位山灌区建设开发65周年——渠引大河 水韵长歌
来源:中国水利报
归档时间:2023-10-07位山灌区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居全国特大型灌区的第五位,不仅承担山东省聊城市540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兼顾工业用水、200万城乡居民生活、生态环境供水,还承担向河北雄安新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补源等跨流域调水任务,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水源支撑。1958年10月1日,位山灌区位山闸竣工通水。一路筚路蓝缕,“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节水型灌区”“最具时代精神的魅力灌区”“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等荣誉称号,见证了位山灌区65年来的建设发展,以及“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传承。
位山灌区渠首工程——位山引黄闸
一直自强不息的黄河号子
黄河号子是黄河岸边劳动者最美的歌声,歌声中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力量,亦如位山灌区的发展,坚韧不拔、蓬勃向上。1958年,聊城人民为治理水旱灾害,拉开位山灌区开发建设的序慕,在物质极为质乏的情况下,仅用5个月,兴建了位山引黄闸、输沉沙渠、干渠工程等。此后,灌区经历了停灌、复灌,1970年对原有工程布局进行较大调整后,灌区骨架初步形成。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灌区兴建了大型渡槽和大型节制闸,配套建设了一批桥梁、涵闸工程和节水工程,逐步建成了骨干灌排工程框架,施工方式也实现从民工“大兵团作战”到人工与机械化施工相结合、再到全部实现机械化的转变。
1998年以来,灌区市管骨干工程累计衬砌渠道239公里,县级工程衬砌274公里,配套各类建筑物近2000座,自觉融入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实施大局,逐步构建起功能完善、安全可靠、节水显著、调控有序、生态宜居的现代水网,灌区水旱防御和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二干渠城区段
一曲为民服务的鲁西大鼓
“黄水好,黄水强,黄水浇地多打粮,修好渠系变粮仓。”这是灌区群众对引黄灌溉的颂扬。位山灌区建成后,一年内便引水11亿立方米,全灌区增产粮食1.3亿斤,打破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实现了无雨保丰收。
65年来位山灌区不断做优做强供水文章,探索推行早引抢蓄、轮续灌相结合等供水模式,形成工程、制度、数字、水价、宣传“五位一体”节水体系,以占全国约0.2‰的水资源灌溉了全国约2.7‰的耕地,生产了全国约5.8‰的粮食、4.6‰的蔬菜,实现了聊城粮食“二十一”连丰,为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灌区先后实施引黄济津7次、为河北调水32次,共引水 12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河北、天津用水紧张。近年来,灌区立足群众对水资源、水环境需求的变化,统筹水工程、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一体治理、水文化传承弘扬一体推进,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和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二干渠城市生态公园等8处水利枢纽工程景观和“花堤”“翠堤”“廉堤”等重要节点带状公园成为水文化、水科普的主阵地,位山灌区历史陈列馆成为留存灌区记忆,传承黄河文化、弘扬灌区精神的文化平台。
三干渠郭庄节制闸
一首改革创新的水韵新歌
从不收水费、按亩收费到用水计量、按方水费,再到终端水价、超额限价;从“高水位、大流量、速灌速停”、覆淤还耕到泥沙系统开发、综合治理;从“五定一奖”到岗位目标责任制、差异化考核……灌区65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改革创新史。
位山灌区逐步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加强组织、安全、工程、农业节水与供用水、信息化、经济等管理工作,成为山东省首个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单位,实现管理更加精细、科学、高效。
通过创新实施“灌区+公安+检察院+法院”四位一体的水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位山灌区一体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2022年立法出台《位山灌区管理办法》,法治灌区建设进程加速推进。
2017年以来,灌区建成智慧灌区平台,形成初具规模的数字灌区框架体系。2022年以来,灌区整合原有信息化资源,搭建“1+3+N”数字孪生体系,高质量打造数字孪生先行先试样板。
流水不息,求索不止。新时代新征程上,一代代灌区人将踏着黄河节拍,赓续传承、逐浪弄潮,不断绘就壮美黄河画卷的鲁西篇章,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位山黄河公园
位山灌区渠首工程——位山引黄闸
一直自强不息的黄河号子
黄河号子是黄河岸边劳动者最美的歌声,歌声中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力量,亦如位山灌区的发展,坚韧不拔、蓬勃向上。1958年,聊城人民为治理水旱灾害,拉开位山灌区开发建设的序慕,在物质极为质乏的情况下,仅用5个月,兴建了位山引黄闸、输沉沙渠、干渠工程等。此后,灌区经历了停灌、复灌,1970年对原有工程布局进行较大调整后,灌区骨架初步形成。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灌区兴建了大型渡槽和大型节制闸,配套建设了一批桥梁、涵闸工程和节水工程,逐步建成了骨干灌排工程框架,施工方式也实现从民工“大兵团作战”到人工与机械化施工相结合、再到全部实现机械化的转变。
1998年以来,灌区市管骨干工程累计衬砌渠道239公里,县级工程衬砌274公里,配套各类建筑物近2000座,自觉融入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实施大局,逐步构建起功能完善、安全可靠、节水显著、调控有序、生态宜居的现代水网,灌区水旱防御和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二干渠城区段
一曲为民服务的鲁西大鼓
“黄水好,黄水强,黄水浇地多打粮,修好渠系变粮仓。”这是灌区群众对引黄灌溉的颂扬。位山灌区建成后,一年内便引水11亿立方米,全灌区增产粮食1.3亿斤,打破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实现了无雨保丰收。
65年来位山灌区不断做优做强供水文章,探索推行早引抢蓄、轮续灌相结合等供水模式,形成工程、制度、数字、水价、宣传“五位一体”节水体系,以占全国约0.2‰的水资源灌溉了全国约2.7‰的耕地,生产了全国约5.8‰的粮食、4.6‰的蔬菜,实现了聊城粮食“二十一”连丰,为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灌区先后实施引黄济津7次、为河北调水32次,共引水 12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河北、天津用水紧张。近年来,灌区立足群众对水资源、水环境需求的变化,统筹水工程、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一体治理、水文化传承弘扬一体推进,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和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二干渠城市生态公园等8处水利枢纽工程景观和“花堤”“翠堤”“廉堤”等重要节点带状公园成为水文化、水科普的主阵地,位山灌区历史陈列馆成为留存灌区记忆,传承黄河文化、弘扬灌区精神的文化平台。
三干渠郭庄节制闸
一首改革创新的水韵新歌
从不收水费、按亩收费到用水计量、按方水费,再到终端水价、超额限价;从“高水位、大流量、速灌速停”、覆淤还耕到泥沙系统开发、综合治理;从“五定一奖”到岗位目标责任制、差异化考核……灌区65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改革创新史。
位山灌区逐步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加强组织、安全、工程、农业节水与供用水、信息化、经济等管理工作,成为山东省首个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单位,实现管理更加精细、科学、高效。
通过创新实施“灌区+公安+检察院+法院”四位一体的水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位山灌区一体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2022年立法出台《位山灌区管理办法》,法治灌区建设进程加速推进。
2017年以来,灌区建成智慧灌区平台,形成初具规模的数字灌区框架体系。2022年以来,灌区整合原有信息化资源,搭建“1+3+N”数字孪生体系,高质量打造数字孪生先行先试样板。
流水不息,求索不止。新时代新征程上,一代代灌区人将踏着黄河节拍,赓续传承、逐浪弄潮,不断绘就壮美黄河画卷的鲁西篇章,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位山黄河公园
文字来源:《中国水利报》(2023年10月1日 第5426期)(通讯员 马胜男 李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