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风采 | 广西五化灌区
来源:水利粮丰
归档时间:2023-09-27五化灌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宾阳县内。1958年,壮乡儿女在荒草丛生的大明山脚下利用地势高差修建了一条长达150公里的总干渠,以大型水库大龙洞水库为起点,将4座中型水库、86座小型水库、15座拦河引水工程,以及环大明山、莲花山等33条河流串联起来,横跨18个乡镇,形成了一张大型水利网。通过各区域间调节用水,有效灌溉面积达44.56万亩,受益人口达123万余人,对南宁市粮食生产稳面积稳产量起到重要作用。灌区建设之初就提出:通过多年建设管理,把灌区建成农田水利化、灌溉自流化、渠系河网化、乡村田园化、电气自动化综合利用于一体为目标的“五化”灌区。
灌区水源——大龙洞水库
足音铿锵 迈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南宁市是全区的农业大市,而作为南宁市唯一的大型灌区,五化灌区是南宁市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20世纪50年代以前,当地水稻灌溉基本采用传统的串灌、漫灌方式,水稻灌溉耗水量大且产量较低,群众称为“望天田”。在修建五化干渠并经过10余年的反复试验后,取得了总节水量1671万立方米、总增产稻谷1545万公斤的良好效果。2001年,五化灌区被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范围,2001—2019年,灌区历年累计完成渠道防渗配套228公里、维修配套附属建筑物1344座、维修建设基层管理房7523平方米,解决灌区内的工业用水、人畜饮水和城镇供水难题。从米不够,到吃上米,再到吃足米、吃好米,历经60多个春秋的五化灌区正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成为南宁市粮食安全稳产的主力军,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区域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五化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实施方案。工程已于2021年开工,计划2025年完工。工程完工后,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将提高到49.63万亩,其中恢复灌溉面积5.0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34万亩。同时,将实现人饮及工业年均供水量7827万立方米,总播种面积增加12.57万亩,实现农业年均增产10.73万吨,农民年均增收0.24亿元。
大龙洞水库
完善设施 项目建设“加速跑”
为实现现代化灌区建设目标,南宁市灌区管理中心在灌区建设中,强化监管、统一调度,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重点问题清单,实行闭环管理。将灌区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程得以强力有序推进。带领200多名一线人员加班加点拼进度、保安全、抓质量、抢工期,开工至今,项目累计完成建设任务近90%,圆满完成了2023年度关键节点工期任务。
宾阳县古辣镇河渠连通工程
用心办事解民忧。针对群众反映总干渠黎塘镇城区渠段垃圾堆积、淤泥堵塞、水质污染等问题,灌区管理中心积极联系当地镇党委、政府联合制定措施,及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优先安排清理治理该3公里淤积渠段,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023年7月底当地社区送锦旗表达感谢。
发展安全两统筹。在加快推进施工进度,重视工程质量,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打造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和一流建设管理队伍,实现工地平安文明、工程优质安全。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2个EPC总承包标段均荣获“2022年度南宁市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称号;南宁市灌区管理中心荣获2022年度全市水利建设工作综合评价“好等级”和全市水利建设工作综合评价“先进单位”。
阡陌纵横
完善制度 建设管理“提效率”
按照水利部、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灌区管理中心积极谋划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及灌区标准化管理工作,成立了机构体制改革筹备领导小组,编制了五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灌区标准化实施方案,不断推进灌区标准化管理。2022年初,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管理,灌区管理中心成立了五化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按标段设立工作组,将项目建设的沟通协调、资料管理、监督管理及进度控制、安全生产等各方面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为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打下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
丰收景象
水润田畴 沃野万顷保粮安
2021年以来,五化灌区累计完成总干渠改造49公里,新建渠顶混凝土道路31公里,维修改造附属建筑物531座,新建量水堰22座,管理房维修700平方米。将灌区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系连通工程等项目有效衔接,增加蓄水能力,改善灌溉条件,达到了沟渠相连、输水通畅、旱涝保收的建设目标,切实夯实了粮食生产能力基础。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16,新增节水能力5200万立方米,灌区粮食总产量达15916万公斤,粮食增产量1657万公斤,亩均粮食增产量为12公斤,保障了区域粮食生产能力。
五化灌区持续推进灌区建设改革与创新,灌区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不断出名出优,灌区生产的两个优质粮食产品“上林大米”和“古辣香米”已列入国家地理产品名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优良品质越来越受群众欢迎。同时,灌区将传统农业、艺术创意、传统文化、乡村旅游相结合,带动当地农旅融合,灌区范围内,一个个助力乡村振兴的农产品品牌悄然绽放,助力当地村屯步入乡村振兴发展的快车道。
灌区水源——大龙洞水库
足音铿锵 迈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南宁市是全区的农业大市,而作为南宁市唯一的大型灌区,五化灌区是南宁市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20世纪50年代以前,当地水稻灌溉基本采用传统的串灌、漫灌方式,水稻灌溉耗水量大且产量较低,群众称为“望天田”。在修建五化干渠并经过10余年的反复试验后,取得了总节水量1671万立方米、总增产稻谷1545万公斤的良好效果。2001年,五化灌区被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范围,2001—2019年,灌区历年累计完成渠道防渗配套228公里、维修配套附属建筑物1344座、维修建设基层管理房7523平方米,解决灌区内的工业用水、人畜饮水和城镇供水难题。从米不够,到吃上米,再到吃足米、吃好米,历经60多个春秋的五化灌区正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成为南宁市粮食安全稳产的主力军,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区域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五化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实施方案。工程已于2021年开工,计划2025年完工。工程完工后,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将提高到49.63万亩,其中恢复灌溉面积5.0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34万亩。同时,将实现人饮及工业年均供水量7827万立方米,总播种面积增加12.57万亩,实现农业年均增产10.73万吨,农民年均增收0.24亿元。
大龙洞水库
完善设施 项目建设“加速跑”
为实现现代化灌区建设目标,南宁市灌区管理中心在灌区建设中,强化监管、统一调度,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重点问题清单,实行闭环管理。将灌区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程得以强力有序推进。带领200多名一线人员加班加点拼进度、保安全、抓质量、抢工期,开工至今,项目累计完成建设任务近90%,圆满完成了2023年度关键节点工期任务。
宾阳县古辣镇河渠连通工程
用心办事解民忧。针对群众反映总干渠黎塘镇城区渠段垃圾堆积、淤泥堵塞、水质污染等问题,灌区管理中心积极联系当地镇党委、政府联合制定措施,及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优先安排清理治理该3公里淤积渠段,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023年7月底当地社区送锦旗表达感谢。
发展安全两统筹。在加快推进施工进度,重视工程质量,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打造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和一流建设管理队伍,实现工地平安文明、工程优质安全。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2个EPC总承包标段均荣获“2022年度南宁市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称号;南宁市灌区管理中心荣获2022年度全市水利建设工作综合评价“好等级”和全市水利建设工作综合评价“先进单位”。
阡陌纵横
完善制度 建设管理“提效率”
按照水利部、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灌区管理中心积极谋划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及灌区标准化管理工作,成立了机构体制改革筹备领导小组,编制了五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灌区标准化实施方案,不断推进灌区标准化管理。2022年初,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管理,灌区管理中心成立了五化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按标段设立工作组,将项目建设的沟通协调、资料管理、监督管理及进度控制、安全生产等各方面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为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打下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
丰收景象
水润田畴 沃野万顷保粮安
2021年以来,五化灌区累计完成总干渠改造49公里,新建渠顶混凝土道路31公里,维修改造附属建筑物531座,新建量水堰22座,管理房维修700平方米。将灌区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系连通工程等项目有效衔接,增加蓄水能力,改善灌溉条件,达到了沟渠相连、输水通畅、旱涝保收的建设目标,切实夯实了粮食生产能力基础。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16,新增节水能力5200万立方米,灌区粮食总产量达15916万公斤,粮食增产量1657万公斤,亩均粮食增产量为12公斤,保障了区域粮食生产能力。
五化灌区持续推进灌区建设改革与创新,灌区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不断出名出优,灌区生产的两个优质粮食产品“上林大米”和“古辣香米”已列入国家地理产品名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优良品质越来越受群众欢迎。同时,灌区将传统农业、艺术创意、传统文化、乡村旅游相结合,带动当地农旅融合,灌区范围内,一个个助力乡村振兴的农产品品牌悄然绽放,助力当地村屯步入乡村振兴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