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 从“大水漫灌”到“细水长流”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来源:中国水利报
归档时间:2023-09-21“大水漫灌”是内蒙古河套灌区一直想要解决而又困难重重的问题。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120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0万亩以上。
这么大的灌溉面积,如何做到既节水又增粮,从而破解“大水漫灌”难题?
对此,巴彦淖尔市通过实施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渠水快到你家地里了,快去接水吧!”“我马上到!”在磴口县渡口镇东地村,村民李峰在家中接到电话后,立刻前往自家田里。
“过去,是大水漫灌,速度慢不说,啥时候到谁家田里也不知道,只能干等着。”李峰说,“现在有了水务灌溉合作社统一管理,接个电话,过来就能管好自家田地。”
东新水务灌溉合作社是2023年4月由渡口镇东地村与相邻的新地村联合成立的。
“以前,一亩地用多少水、交多少钱,农民不知道,乡镇也不知道。现在成立了水务合作社、确定水权水价后,农民用水台账明晰,实现了明明白白交钱、安安心心用水。”东新水务灌溉合作社理事长陈小军介绍。
东新水务灌溉合作社是磴口县首家乡镇级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行业部门监督指导,苏木镇、农场公司属地主管,合作社独立经营的监管机制,对苏木镇、农场公司辖区涉水事务统一进行“物业化”管理,服务56个村民小组的农户和1.902万亩耕地。
农民用水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将水及水利设施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明确了供水单位和用水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直接向农民收取水费,增加了用水收费的透明度,使农民成为用水的管理者和节水的受益者。
目前,渡口镇已成立4个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民用水服务专业合作社,并建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管理平台。
杭锦后旗也不断加强基层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截至2023年上半年,共组建农民用水专业合作社58个,覆盖所有村组和灌溉直口渠系,使基层用水合作社运作更规范、职能发挥更强。
2023年7月26日,巴彦淖尔市首批2761张《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灌溉用水证》正式颁发,这意味着河套灌区完成引黄用水确权工作。
2023年以来,巴彦淖尔市选定磴口县渡口镇大滩渠灌域作为水权交易试点,充分发挥水权市场的调节作用,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试点片区已实现节水331万立方米,并通过农户间水权交易的方式取得收益40万元。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套海镇和平村番茄种植园区的1500亩番茄近日迎来收获期。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采用水肥一体化引黄滴灌设备,使番茄根系分布层的土壤保持最适宜的湿度和营养状态,实现了水肥精准输送,番茄亩均增产24吨。
来到五原县隆兴昌镇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徐丽家的大棚里,地面上除了农作物,看不到任何大型灌溉设施。徐丽家种植的3个大棚全部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只要打开机器,水就通过滴灌带滴到了植物根部。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使用滴灌每亩可节水134立方米,节水率可达50%。
巴彦淖尔市大力推广引黄澄清滴灌、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机电井滴灌3种高效节水技术,计划新增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108万亩,目前已完成80.95万亩。
2023年,巴彦淖尔市还通过建设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聚焦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等措施运用,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按照节水技术先进、产业优势突出、综合效益明显的建设目标,投资4800万元在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杭锦后旗、磴口县5个旗县区建设7个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已经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实现节水技术应用率100%、农业生产“四控”技术全覆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势特色农作物灌溉技术集成体系。
巴彦淖尔市绿色产业统筹发展办公室粮油果蔬科负责人刘宇杰介绍:“截至目前,全市节水示范园区总面积20万亩,同时辐射带动了园区外的80万亩土地实现节水灌溉,亩均节水50~80立方米,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1%以上,地膜当季回收利用率达到82%。下一步,将持续发挥7个节水示范园区的作用,带动全市农田亩均节水80立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