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新疆:推广运用“干播湿出”技术 节水增效生态效益凸显

来源:蒲昌新干线

归档时间:2023-09-15

9月12日,记者走进三十四团四连的棉花“干播湿出”技术运用示范田,部分棉桃裂铃吐絮,平均每株有9至11个棉桃,三十四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罗巧正在查看职工李少华家的棉田脱叶情况,并指导他做好采收前的田间管理工作。

图片

三十四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罗巧(左)正在查看四连职工李少华(右)家的棉花脱叶情况。史瑞霞 摄

图片

部分棉桃裂铃吐絮 史瑞霞 摄


罗巧说:“打脱叶剂是棉花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脱叶剂效果好不好很关键。打脱叶剂除了能够脱叶、脱水外,还可以提高吐絮率,减少棉絮里的杂质,提高采净率,进一步提高棉花品质。”

图片

高架打药机在喷施棉花脱叶剂。史瑞霞 摄


李少华是四连的“植棉能手”,种植棉花有7年时间了,他种植的68亩棉花地是“干播湿出”技术运用的示范田,去年亩产籽棉520公斤。李少华说:“这块地连续7年采用‘干播湿出’技术,这项技术我们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了。今年,在农业技术员的指导和我的精心管理下,亩产预计在550公斤以上。”

图片

三十四团四连采用“干播湿出”技术播种的棉花长势喜人 史瑞霞 摄


今年,三十四团四连采用“干播湿出”技术种植棉花6000余亩,在春播工作中提前完成了播种任务,实现了“一播全苗”。

三十四团四连党支部书记姚学宝说:“现在职工对‘干播湿出’的播种方式青睐有加。我们充分发挥技术资源优势,在棉花种植管理过程中,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指导,为职工整地、播种、田管、采收全程提供技术服务,有效促进职工增收,棉花产业提质增效。”

2014年起,三十四团开始采用兵团主导推进的“膜下滴水春灌”技术。该技术是“干播湿出”的一种创新模式,采取不冬春灌,及时整地、铺膜、铺滴灌带、播种、滴水,根据地温和适宜播种期滴水后及时查看土壤墒情,待膜内水分自然浸润到不沾穴播器时,及时播种,不仅有效节水,还将棉花的出苗率从8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罗巧说:“采用‘干播湿出’技术,更有助于我们指导职工对棉花播种进行科学管理,能够有效避开异常天气进行播种,对一些盐碱重的地块,可以更好地控制滴水量,从而实现‘一播全苗’。”

农田节水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2022年,三十四团棉花种植总面积13.72万亩,“膜下滴水春灌”技术推广面积8万亩,占比57%,实现节水1120万立方米,节水效益235.2万元。2023年,三十四团棉花种植总面积12.7万亩,采用“膜下滴水春灌”技术种植面积8.6万亩,占比68%,实现节水1204万立方米,节水效益252.84万元。

农业节水,受益最大的是职工群众。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三十四团不断探索节水滴灌新技术,“干播湿出”种植技术推广后,较传统的灌溉方式亩节水30%以上,为棉花高产、稳产夯实了基础。据了解,三十四团加强“干播湿出”技术与高效节水滴灌、北斗导航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综合应用,并推广应用到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这一节水模式得到了有效复制推广。

三十四团四连棉花种植户马健红说:“‘干播湿出’技术既省了水、也省事儿,实现了高效节本增收。”

近年来,三十四团高度重视农业节水,依托特色农业产业资源,积极引导职工挖掘现有土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生态农业产业化、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低碳化、产业链条生态化的“循环、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方向,科学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着力突破资源型缺水和传统农业发展瓶颈,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高效节水农业经济生态效益进一步凸显。


点击下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