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灌区风采 | 陕西泾惠渠灌区

来源:陕西省水利厅

归档时间:2023-06-16

泾惠渠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灌溉区域涉及陕西西安、咸阳、渭南三市的富平、阎良、临潼、泾阳、三原和高陵六个县(区)71个乡镇1065个行政村,设计灌溉面积146.5万亩,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誉。









图片

引泾古石渠

源远流长耀古今

引泾灌溉源于公元前246年秦修建的郑国渠,距今已2269年的历史,与都江堰、灵渠并称中国古代著名三大水利工程。郑国渠之后,先后有汉白渠、唐郑白渠、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明广惠渠、清龙洞渠。1932年,在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的支持下,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主持建成了其第六代工程泾惠渠,开创了我国现代水利的先河。

近年来,陕西省泾惠渠灌溉中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三农”为己任,紧紧锚定“一体两翼三支撑”发展新思路,系统谋划和推进“六位一体”发展新格局,矢志艰苦奋斗,锐意改革创新,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灌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片

泾惠渠首枢纽

汤汤泾水惠秦中

泾惠渠灌区地处关中白菜心,肥美的渠水滋润百万亩良田,先进灌溉管理、良好的灌溉效益造就了秦中大地的繁荣与富庶。坚持“节水优先,科学管理”思路,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水权确权登记,配套完善末级渠系计量设施,执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实行分类水价制度,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推行水价公示,推行手机用水收费App,为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精准的服务,受到了灌区群众的欢迎。

灌区年斗口平均引水1.32亿m³,最高达到1.83亿m³,灌区粮食亩产由40年前的450kg提高到目前的1000kg以上。泾惠渠灌区通水90年来,累计引水150亿m³,排洪防涝100多亿m³;累计生产粮食250亿公斤,提供商品粮60亿公斤以上,以仅占全省2.4%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省粮食总产量5.8%的优质粮。






图片

灌区鸟瞰

更新改造夯基础

通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末级渠系改造等项目,实施了渠首加坝加闸,建成西郊水库、南干渠输水工程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并接收了富平贺兰水库,实施挖潜配套和富平扩灌等工程,新建改建西郊、徐木、楼底、贺兰四座提灌泵站,总装机13340kW,建成较为完善的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灌排工程体系,逐步形成“渠首稳流、腹地蓄水、长藤结瓜”的水源储备供给格局,渠首引水能力由16立方米/秒增大到46立方米/秒,防汛抗旱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科技创新引领,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开发渠道巡护系统,建成和应用信息中心、协同办公平台和信息化量测站点,完善灌区“一张图”信息平台,构建起干支渠口的“量、测、控”三位一体化综合调度管理体系,智慧灌区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图片

泾惠渠西郊水库





图片

总干渠

福祉民生美生态

以构建生态灌区为目标,认真贯彻“河湖长制”工作部署,优化配置、常态治理,淤卤压碱、改良土壤,灌溉补给、平衡采补,生态下泄、修复环境。每年农业灌溉取水2.38亿立方米的下渗成为灌区地下水资源补给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起向富平石川河、阎良石川河补水,2017年实现向三原清河补水,使原本干枯的河道湖泊自然修复功能得到提高,碧波荡漾、生机勃勃,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

适应灌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形势,着力调整供水结构,惠及民生福祉。先后建成张家山群泉引水工程、西安渭北工业区湾子水厂供水工程、贺兰水库调水工程等,目前渭北工业园、泾阳县城、冀东海德堡泾阳水泥、润禾生物等实现常态供水。2022年完成供水量3700万m³,累计实现城乡供水1.7亿m³。






图片

富平县石川河生态供水





图片

三源县清河湿地公园生态供水

文化引领塑精神

编制了《郑国渠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完成遗址区的划界保护,建成人行步道、碑亭、导引牌、文化墙等,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郑国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22年入选国家水利遗产。

传承水利文明,弘扬优秀水文化。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以郑国渠文化与仪祉精神为载体的引泾文化,编辑出版了《郑国渠》《泾惠渠修建考略》等水文化书籍6部;举办“泾惠渠通水90周年暨李仪祉先生诞辰140周年”座谈会,举办三秦水文化讲座,讲好郑国渠故事,弘扬好仪祉精神。






图片

历代引泾碑刻

图片


点击下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