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我司协办的“全国黄泛区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高端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来源:中水润科认证检测服务
归档时间:2023-06-02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水土保持在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黄泛区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黄泛区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标杆和乡村振兴示范样板,5月31日,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世界水土保持学会、山东水土保持学会主办的全国黄泛区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高端论坛在山东夏津举办,夏津县人民政府和德州市水利局为论坛承办单位,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中水润科认证有限责任公司为论坛协办单位。 世界水土保持学会主席宁堆虎,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监事长、原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强,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刘耀祥,山东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宋书强,山东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书记王明森,德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邵红双,德州市水利局局长李守学,中共夏津县委书记沙淑红等相关部门领导,省内外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共120余人出席了论坛。 经验交流 夏津县人民政府以《水土保持闯新路 乡村振兴结硕果》为题,介绍了夏津县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经验做法。 主题发言与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刘昌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视频参会并分别做特邀报告,世界水土保持学会主席宁堆虎做“继往开来,推进水土保持理论和技术创新”的主题发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余家单位40多位专家受邀围绕“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做交流。 闭幕致辞 世界水土保持学会主席宁堆虎致闭幕词 历史上,黄泛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耕植条件严重恶化、人民生活贫穷困苦。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泛区水土流失防治和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就,有效治理了黄泛区的水土流失和风沙灾害,改善了黄泛区的生态环境,提升了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素有“银夏津”“中国椹果之乡”之称的山东夏津县,同时拥有“京杭大运河、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两处世界级文化遗产和“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九龙口湿地”两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古时黄河自南向北行水,流经夏津形成了31.5万亩的沙河地,一代又一代夏津人民与风沙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抗争,植树造林、抵御风沙,逐步发展为现今12.8万亩的黄河故道桑树绿色长廊。目前遗存古桑树400余公顷,其中百年以上古桑树2万余株,是迄今发现世界上现存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是黄泛平原风沙区综合治理的典型代表。 夏津县治沙历史悠久,清康熙年间,时任知县朱国祥就鼓励当地农民广植桑树,首创“包袱田”用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自此拉开了该县大规模风沙治理的序幕。 近年来,夏津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立足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这片独特的生态资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水利、农业、林业、环保等多部门协同发力,用产业化的思维、市场化的运作、科技化的手段,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桑产业、文旅、棉纺织等产业的发展深度融合;加大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国内优势科研单位合作力度,形成产—学—研全链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把绿水青山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形成了“一产带二产、二产促三产”的融合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之路。目前,全县拥有桑产业企业30家,椹果深加工企业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加工作坊60家,已形成集桑树种植、桑产品加工、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于一体的完整桑产业链,桑产业综合开发年产值10亿元。 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通过举办本次论坛,“汲取古人智慧、思索发展现状、开创未来之路”,深化对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理解,研讨黄泛区水土保持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政策导向、关键技术、科学方法、实施路径,对推动黄泛区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黄泛区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标杆和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