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宁夏:2022年水文中心十大创新亮点工作赋能水文高质量发展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归档时间:2022-07-07

 2022年,在自治区水利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水文中心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中央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先行区建设和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锐意进取、接续奋斗,推进水文工作取得新成效,推动水文事业取得新发展,十项工作取得创新突破。

一是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党建品牌效应,持续推动党建业务互融共促,融合发展,创建中心党委“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升两个能力,抓好三个重点,落实四项服务”的“党建1234工程”分品牌,中心所属14个党支部结合业务工作,创建“一支部一品牌”,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引领力。

二是廉洁文化建设正心修身。在苏峪口水文站建设中心级廉洁文化阵地,结合“喜迎党的二十大,清风扬正气”廉政书画摄影展,通过劳模风采、党员话廉、作风家风等版块,打造廉洁文化阵地,展现宁夏水文正气充盈、政治清明的形象。

三是水文站提档升级初见成效。宁夏国家基本水文站提档升级建设项目列入2022年自治区“六个一百”重大项目。首批7处国家基本水文站测验设施改造全面完成,建成标准化监测断面,实现流量、泥沙、蒸发等在线监测,应用成效显著。第二批23站提档升级项目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正有序开工建设。

四是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按照水利部“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探索开展清水河数字孪生流域(一期)建设,利用已有DOM、DEM数据,通过倾斜摄影、模型渲染、数据融合、裸眼3D等先进技术,打造清水河数字孪生流域展示平台,实现了雨水情监测数据接入、历史洪水模拟和洪水经验模型展示等功能,初步实现流域内雨水情监测要素数字化映射,物理流域与数字流域之间的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和深度融合。

五是地下水管控多点发力。打破地下水监测数据壁垒,与国土部门构建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宁夏超采区划定成果报告》通过自治区水利厅审查,开展“三山”区域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治理行动,督导各县关停取水井534眼,助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宁夏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通过自治区政府常务会审查,正式发布,标志着地下水管理步入水位、水量双控管理新阶段。

六是水生态监测试点引路。首次开展泾河、典农河6个监测断面水生态试点监测,探索水质常规理化监测与生物监测技术共同应用,填补我区水利行业水生态监测空白,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提供支撑。

七是自主创新动能强劲。依托项目强力推进水文科技创新,参与的《宁夏引黄灌区生态系统水平衡机制与综合节水实践》项目获自治区对外科学技术合作奖,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河长制的宁夏河湖健康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研发与应用》通过自治区科技厅验收。水文中心独立完成或主导完成的8项成果获宁夏水利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1项,展现了水文自主科技创新强劲动力。

八是地方标准健全管理。紧密结合水文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为规范地方行业管理,组织制定《宁夏河流水情预警信号》《宁夏水文监测设施建设技术规范》2项地方标准,正待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审批。

九是技能竞赛练兵促学。对标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突出新仪器新设备应用,与农林水财轻工工会、厅机关党委、水利工会联合组织开展全区水文勘测技能竞赛,获宁夏农林水财轻工工会2022年劳动和技能竞赛先进单位及竞赛项目,为全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促进水文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十是水文宣传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水文文化建设优势,推进水文业务与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利用裸眼3D先进技术,场景模拟再现苏峪口沟历史洪水,实时动态展示清水河洪水演进过程,自治区应急厅等单位800余人先后观摩调研,彰显了水文工作的突出作用和水文文化魅力。创建宁夏水文微信公众号,累计关注人数360余人,阅读量超5万次,扩大了水文宣传广度和深度。


点击下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