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县 奋楫争先 绘就水利惠民新画卷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归档时间:2022-12-01“人有德行,如水至清”。自古以来,浙江湖州市德清人择水而居,把水的特质也融入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治水的重要性对于德清水利人来说不言而喻。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草木繁盛,花鸟为邻。这般田园诗意,凝聚着德清人对绿色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长流不息的河水,见证了德清的巨变。
今年以来,德清县“五水共治”工作连续八年夺得“大禹鼎”,连续两年获得“大禹鼎金鼎”;获得水利部组织的国家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区年度绩效考核第一名;东苕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水利部认定为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单位;下渚湖以综合评分全省第一的成绩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这些优异的成绩得以于德清水利的不断创新和进取。
系统治理,夯实高效治水“底盘”
德清县水利部门通过开展水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完善河湖长制、推进公众护水等相关工作,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聚焦水利工程建设,德清县积极推进东苕溪湘溪片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十字港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夯实发展底盘。
聚焦水旱灾害防御,德清县全链条、全过程紧盯各项工作,建立山洪灾害防御对象清单,形成山洪灾害风险“一张图”。截至目前,德清县已建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及百余个水文监测站点,实现西部山区、主要河流、水库和重要山塘全覆盖,有效提升了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聚焦数字赋能,德清县开发建设德清水域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推广“公众护水”、“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两个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水利数字化改革提供“德清样本”。
生态治理,破解水生态修复治标不治本“难题”
德清县在持续优化水质、巩固“污水零直排”等工作的基础上,率先打造“水下森林”。开展“河湖体检”,全面推进水环境生态修复,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
德清县借助“水下森林”开展水生态修复工作,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因地制宜建设幸福河湖试点县。同时,德清县加大了与高校、专业院所的合作力度,科学编制“一河(湖)一策”,全面实施国控断面“一点一策”治理,使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走在浙江省前列。
在水质监测监控方面,德清县通过开展太湖蓝藻倒灌防控、水葫芦打捞和福寿螺消杀等工作,确保河湖水质进一步优化。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了河(湖)生态修复工程454个、“水下森林”30多个,建设面积达20万平方米。
文化治理,实现“水经济”的“幸福德清”
德清县先后打造了美丽河湖340个(条),创建幸福河湖62条,打造新市镇片区沿水旅游风景线,提升“诗画浙江”水景融合文化内涵。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条条生态文明的“美丽河湖”,构筑了集安全、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生命线”“风景线”“惠民线”,从“水生态”向“水经济”持续迈进。
据了解,德清县提前完成了2022年度省级民生实事27座泵站机埠、1座堰坝水闸的提升改造工程,积极响应全省“农业灌溉工程更新升级行动”号召,围绕“高效、节水,安全、实用,整洁、美丽”的创建要求,坚持农田水利升级与农业节水工作并重,实现远程智能化控制、远程监控、电表数据实时回传等功能,依托数字化技术,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升种粮收益,确保粮食安全,确保农民的“水经济”增收。
目前,德清聚焦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编制《德清县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推进省级水生态保护示范试点县建设,构建一个成熟的美丽河湖生物生态链,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为核心,让德清县水系成为水澈岸美、生机盎然、人水和谐、惠民宜居的“幸福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