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塞上江南 逐梦新篇 ——宁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社
归档时间:2022-09-20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对黄河治理和保护提出新要求,赋予宁夏建设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
3年来,宁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绘就一幅节水优先、绿色发展、黄河安澜的塞上壮美画卷。
坚持节水优先
轻轻点击手机,水闸缓缓升起,汩汩水流奔向农田……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常信乡于祥村,支渠上的60多座手提式闸门都已换成可遥控闸门,实现水量控制智能化。
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572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是全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省区之一。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宁夏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严控灌区规模,优化种植结构,实施高效节水农业“三个百万亩”工程。截至2021年,自治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487万亩,占灌溉总面积的46%。总量控制、指标到县、用途管控的“硬约束”用水体系正在形成。
自治区节水型企业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石嘴山市首个缴纳用水权使用费的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冷却水循环率达97%以上。
宁夏通过优化分配用水量、精细核定用水权、合理确定用水价、构建市场化交易机制等措施推进用水权改革,实现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如今,更多能源、化工等高耗水产业,大力应用节水技术装备、实施用水计量和节水技术改造,走上了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之路。
2021年,宁夏累计交易水量1.498亿立方米、金额12.73亿元,向宁东基地供黄河水超20亿立方米,促进了水资源高效流转。
建设幸福河湖
初秋,吴忠市利通区清水沟两岸绿树成荫,成为市民茶余饭后散步锻炼的好去处。
几年前,由于沟道脏乱,水体黑臭,这里还被称为“污水沟”。通过实施截污、活源、治堤、清淤、绿化等工程,昔日“污水沟”变得水清、岸绿、景美。
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宁夏以黄河大保护大治理为核心,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不断强化河湖管理保护,河湖面貌及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变。
宁夏建立了以自治区、市、县、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同级总河长(副总河长)的河湖长制体系,落实区、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4286名,自治区997条(个)河湖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实现了河湖长制“全覆盖”。此外,出台了《宁夏河湖管理保护条例》《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等条例,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效能目标考核,推行“河长+检察长+警长”河湖管护新模式,累计解决突出问题208个。
截至目前,黄河宁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进出,国考断面Ⅲ类及以上优良水质比例达85%。
筑牢生态屏障
“家居绿水青山里,人在金山银山中”。这是隆德县市民发的一条微信朋友圈,表达了对身边自然生态的由衷赞美。
隆德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粮食产量低。近年来,隆德县坚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兴修基本农田、造林种草、生态修复、沟道坝系治理和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水土保持路子。隆德县“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河库共治、高效节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成果还入选了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
宁夏以“黄河大保护”为主线,以水土流失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施策,坚持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并举,推行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荒、治沙“六结合”的立体治理模式,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彭阳县“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治理经验在全国黄土高原同类地区推广,盐池县、原州区、隆德县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
“十三五”以来,自治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00平方公里,建成水平梯田147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减幅达18.9%,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减幅达42.1%,年入黄泥沙由上世纪80年代的1亿吨减少到2000万吨。宁夏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功能稳步提升、生态价值逐渐显现,不断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