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南县 节水增效拓宽高质量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水利报
归档时间:2021-11-18近年来,山东省莒南县以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为契机,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分类推进,高标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节水护水是一项系统工程。莒南县制定《莒南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夯实各部门单位责任,做到分兵把口、严督实考,共同推进节约用水工作;健全全民参与机制,积极组织开展节水型小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校园创建活动,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扩大节水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成立由237名志愿者组成的莒南县节约用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节水志愿服务活动28批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增强了全社会参与节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效凝聚了节水力量。
金秋十月,莒南县相沟镇老子峪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守彦、李西红夫妇完成最后一批茶叶的采摘工作。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经济示范站、市级农民田间学校,程守彦夫妇经营的200余亩生态茶园成为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的“火车头”。为让这个“火车头”速度更快、带动力更强,今年,县水利局争取资金21.5万元,为其配备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提高茶园用水效率和肥料利用率,打造农业节水灌溉样板。
“以前都是从远处塘坝引水浇地,不光浪费水,还浪费人工。用上水肥一体化系统后,我用手机App就能控制整个大棚,省肥节水、省工省力,能有效减轻病害,增产高效。”说起水肥一体化系统,程守彦赞不绝口。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莒南县在临海实验中学建设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年可节约用水1000立方米;积极申报莒南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为省级节水型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开展节水技术升级改造,深度挖掘节水潜能。
从今年起至2023年,莒南县将积极探索水权跨行业交易改革,经过调查比选,确定陡山水库灌区为试点,分3个阶段开展水权跨行业交易改革;不断完善灌区内终端水市场“水权可流转”改革,通过制定水权分配方案,明确水价形成机制,建立水权回购机制,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节水改造等节余水权交易,促进水市场更加成熟。目前,已组建7个农村用水合作组织,已完成水权分配。
农业水价改革是打造节水型社会的关键环节。2021年,莒南县投资150万元在9个镇街、63座小型水库灌区10.4万亩实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陡山灌区及部分小型水库灌区安装供水计量设施29套,建设数据传输中心信息平台1处;维修山后水库灌区闸阀,维护唐涝坡和西筵宾泵站、可乐坡放水洞、左家沟、团结村灌溉排水设施等;积极推进乡村水系连通工程,打造水美乡村。
2021年,莒南县在强化设施配套、挖掘用水潜能、树立节水典型、严控用水红线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配套节水设施是落实节水理念的重要载体。莒南县积极做好城市居民小区“一户一表”改造,制定供水设施防护措施备案制度,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及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并以工业园区为重点规划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目前,全县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已控制在12%以内,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率超过33%。
在“节流”方面下足功夫。面对有限的水资源调控空间,莒南县不遗余力挖掘用水潜能,着眼长远建制度,落实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严格取水许可,足额征收水资源税;鼓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业灌溉公司、用水大户等开展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喷灌、微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坚持示范引领,树立节水典型。莒南县积极推进节水型单位和节水型社区创建工作,以点带面盘活全域节水新格局;加强公共机构日常节水管理,带动全社会加强节水管理和技术改造,形成科学利用、合理开发的城市水资源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节约用水管理水平。目前,莒南县已建成一批“制度完备、宣传到位、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的节水型单位和社区,全县55%以上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和重点用水企业、26%以上居民小区建成节水型单位。
严守红线,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确保节水率达标。莒南县将生产尾水全部回收利用,不断完善高耗水行业用水价格引导机制和常态化监管机制,健全节水管理体系,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100%。
“经济社会越发展,水资源的重要性越突出。我们将继续贯彻国家节水行动,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大力培育节水型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莒南县水利局局长陈庆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