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宁夏:吴忠众志成城降“旱魔”

来源:宁夏新闻网

归档时间:2021-08-12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吴忠市各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旱情灾害发生。其中,红寺堡区、盐池县、同心县灾害较为严重。

旱情就是命令,旱情就是召唤。面对正在持续的旱情影响,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周密部署,科学指挥,精确测报,精心调度……一个个应急预案迅速启动,一项项抗旱举措全面实施,一名名党员干部深入旱情一线,吴忠正众志成城降“旱魔”。

千难万难,饮水最难。在旱情面前,最实际、最紧要、最关情的就是不能让百姓受渴。

制订人饮解困方案,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加强水利资源调度,最大限度满足用水需求……如何把水用在刀刃上,全市各级水务部门成为“精算师”,精打细算,科学调度,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全力以赴抗旱灾、保民生、促增收。

今年5月至7月,同心县降雨量仅为36.7毫米,较上年同期减少36.5毫米,加之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这里的旱情进一步加剧。该县以保障人饮安全为要,积极协调水投集团,加快实施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并于7月1日实现通水,为群众生活用水提供了坚强的水源保障。协调红寺堡扬水五泵站与水投集团密切配合,及时对下马关小西沟水库进行补水,确保东部各乡镇人饮安全。目前,全县城乡饮水供水系统运行正常。

加强指导、科学配水。近段时间来,旱区各地加强对各类水利工程的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抗旱骨干作用。红寺堡扬水工程夏秋灌较往年提前开机两天,大流量运行较往年提前8天。7月4日,流量首次增大到28立方米每秒,将满负荷运行,保障灌区各业用水需求。同时,从辖区金庄子水库、新庄集水库、乌沙塘蓄水池向灌区补水328.6万立方米。盐池县加大对扬黄干渠输水运量,将灌溉流量由10.5立方米每秒增加到11.6立方米每秒,每日增加供水量9.5万立方米,最大限度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同心县协调固海扬水管理处、红寺堡扬水管理处,利用马塘、金庄子两大调蓄水库蓄水,在6月底至7月初将蓄水就近调入干渠进行补水,累计补水120万立方米。

念好抗旱的“高效节水经”。连日来,烈日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嗅不到半点湿润的气息,但在盐池县冯记沟乡马儿庄村集中连片的农田里,郁郁葱葱的玉米已长到一人多高,为干旱的土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下到玉米地里,只见一串串小水珠从滴灌带里滴出,精准地落在玉米株根部。

马儿庄村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项目,由过去大水漫灌变成了如今的精准滴灌,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现在,我们村亩均用水量减少了60%,用肥量减少了36%,收成还比过去好。”该村村委主任关尚锋边检查玉米的长势边说。

目前,盐池县应用抗旱节水农作物新品种5000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32万亩、有机肥替代技术40万亩,并采用抗旱保水先进技术,实现了保产稳产。

站在同心县丁塘镇河草沟村高效节水示范种植基地,农田土壤看着湿润,玉米叶子舒展开来,抽穗的玉米棒也很饱满。河草沟村村委主任马德虎说:“高效节水精准滋润着庄稼的根系,让农作物不再喊‘渴’咧。”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的力量似乎弱小。在必胜精神感召下,团结的力量顿显巨大。

一车、两车、三车……一趟、两趟、三趟……8月7日,在同心县马高庄乡白阳洼村,抗旱救灾突击队克服各种困难,通过车送人挑等方式,把“幸福甘泉”不断注到村民家的水缸和水窖中。

利通区成立专班开展工作,做到旱情快速通报,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及时宣传到村组和群众中,让群众了解旱情,积极主动抗旱,形成抗旱的多方联动。

红寺堡区水务局、乡镇、村委会、干支渠运行管理单位发挥联动作用,投入资金160万元,加强水利设施维修改善,新增水泵及电机11台、田间阀门320套,改造田间渠系39公里,全地域、全时段做好灌溉用水保障工作。

盐池县组建抗旱救灾预警专班,准确掌握旱情发展趋势、用水需求和气象变化,指导农民因地、因时、因墒、因苗采取针对性措施,全力做好当前农业抗旱防灾。同心县广泛动员群众储备晚秋作物种子、肥料,及时抢墒播种,做到以秋补夏、以草补粮,并积极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做到以工补农,减产不减收。

吴忠市消防救援支队在保障灭火救援执勤力量的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统一组建了由30余名指战员、8辆大吨位水罐车组成的抗旱救灾突击队,全力以赴保障受灾地区群众人畜饮水和农作物灌溉。目前,已累计送水1692吨,解决了913名群众的人饮困难,缓解了7900余头牲畜的饮水问题,缓解农作物旱情10.6亩。

攻必克,战必胜。一个个充满民生情怀的举措、一次次果敢有力的行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股抗旱减灾的强大合力,旱区群众更加坚定了降服“旱魔”的信心。


点击下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