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湖北:生态灌区的“东风标准”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归档时间:2021-08-09

  2021年7月16日,湖北省宜昌市东风渠灌区成为湖北首批仅有的3个“省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灌区”之一。

水分是决定水稻高产的主要因素,眼下水稻正从孕穗到扬花灌浆的关键时期,枝江、当阳等地大片水稻在炎热高温季节生长旺盛,全靠源源不断的水源保障。记者沿东风渠灌区走访看见,灌区管理局干部职工沿渠巡察输水情况,全力做好输水供水服务,满足群众用水需要。当阳市五店镇史店村12组的周老汉说“种稻全靠水,稻子孕穗时要多灌水护苗,缺了水空秕粒就多,产量也就低。”灌田不愁水,他家的稻田亩产能有1300斤,8亩水稻能收入一万多元。

  结合实际建设生态灌区,我们的灌区功能越来越强,能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用水需要......东风渠灌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卞于林如是说。

完善灌区设施,巩固生态之本

  生态灌区是一个生态上自我保护、经济上良好发展、长期不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且具备较高生产力水平的系统。宜昌市东风渠灌区1966年动工兴建,1971年建成通水。灌区启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硬件设施逐步完善,输水、蓄水和保水能力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大兴生态灌区建设,多年存在的病险隐患、“卡脖子”工程基本消除,崩、塌、垮等灾害损失减少,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每条渠道都像接力棒一样将渠水送到农田里,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灌溉保证率提高,旱灾损失降低,节水及增产收益显著,粮食生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灌区生态建设还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小城镇建设、农村生产交通结合,做到沟、渠、田、林、路、桥、涵、闸、站、井配套成龙,呈现排灌衬砌化、道路沙石化、田间园林化、耕作集约化、种植立体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精准扶贫。2020年综合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等项目,投资3.5亿元,实施冯冲水库至善溪冲水库连通、宜昌江北城区两河六库连通、善溪冲干渠及配套建筑物整治等生态修复工程,打造“安全灌区”,以官庄水库为代表的灌区水库群,总库容8249万立方米,为宜昌城区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清洁卫生的生活用水,为小康社会提供了水环境保障。

  集中社会力量 强化生态管理

  东风渠灌区自然面积2437平方公里,覆盖夷陵区和枝江、当阳两市22个乡镇,总干渠61 公里,连接246条1 569公里干支渠,将1座大型水库、14座中型水库、188座小型水库和3.9万口堰塘连为一体。灌区总蓄水能力6.5亿立方米,灌溉118.48万亩耕地。同时承担宜昌市城区和部分城镇200万人生活供水、100公里河道生态补水等任务,是集农业灌溉、城镇供水、水利发电、生态补水等多种功能的现代综合生态灌区。

东风渠管理局作为重要供水和基层公益性水管单位, 在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领导下,负责灌区水务管理。近年来,管理局着力开展水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程,确权划界,水库和引水渠道设置围栏围网,安装视频监控设施,设置统一警示牌,实现水库、渠道全封闭式管理。改善执法设施装备,无人机巡查灌区,执法船舶定期巡逻,打击捕捞、垂钓、电打鱼等违法行为。

  同时加强灌区生态协作。一方面全面建立“河长制”管护制度,与灌区内乡镇、村建立信息双向互通机制,定期通报水资源、水质等情况,及时掌握用水户动态,调整优化水权配置,促进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一方面清理整治所辖水库渠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行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从地膜回收再次利用到农业生产垃圾分类处理;从生活污水清洁化处理,到农作物秸秆禁烧;从高毒高残留农药监管到科学防控病虫害,全方位配合协作,共同维护灌区生态健康。官庄水库至梅子垭水库连通工程,从官庄水库取水为梅子垭水库输水,总长12.77公里线路,建管局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水土流失、对河流水质影响、施工扬尘等充分了解项目沿线社会各界意见,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官庄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精品示范小流域。东风渠灌区源头黄柏河流域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

灌区直接面对千家万户,过去逢旱农民争水纠纷时有发生,常常是县长、公安局长和水利局长“三长上堤”,灌区完善了“灌区管理+协会+农民”的管理体制后一举多得,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成为支渠以下管理责任主体,负责渠系的维修养护,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灌区理顺了灌溉用水秩序,化解了基层用水矛盾,当地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省时省心省力;同时强化了灌溉用水计划性,增强了农民节水意识。

开发农业科技,挖掘生态潜能

  农作物生产对水的需求有规可循,包括放水灌溉也是一门社会学,比如什么时候要水、需要什么水,要科学分析判断。比如水库的水温比堰塘的水要低10℃以上,贸然用来灌溉可能会影响水跟化肥之间的化学反应,放水灌溉不是简单提闸的事情。东风渠灌溉试验站站长赵迎新介绍:试验站研究水稻淹水灌溉方式,探索出水稻“淹灌-露田"灌溉模式,减少灌水次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斗农渠的输水时间,从而提高输水效率,并提高降雨利用率。2021年东风渠灌区管理局投资2500万元,流转土地100亩,建设一个更加现代化的节水灌溉科研示范基地。

  灌区“长藤结瓜”,生态水要长流。夏熊河村一组卢方艳老人说:我们的田都是白河水库的水,溪里的水没断过流。白河水库定期开闸放水,为泉河、白河、赵河、玛瑙河四条河流补充生态水,年均生态补水量1200万立方米左右,下游43公里河道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高 。灌区内凡有生活供水任务的水库严禁投肥养殖,全部“人放天养”,养殖品种以吃浮游生物的花白鲢、草、鲤、鲫、大白刁等家鱼为主,可以净化水质,平均一年捕捞一次,确保水库生态平衡。2020年,官庄水库II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100%,善溪冲水库III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100%。水质的改善提升了水库生态鱼的品质,所辖泉河水产品有限公司注册的“泉水白河”生态鱼成为地方特色品牌。

  目前灌区内水稻播种面积42.4万亩,小麦播种面积21.2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5.6万亩,粮食总产量45.8万吨;油菜播种面积33.8万亩,油菜籽产量4.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42.8万亩,灌区生产的粮、棉、油分别占全市总量的40.7%、50%、44%,其中商品粮占全市总量的62%,成为名副其实的“宜昌粮仓”。



点击下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