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十三五”时期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情况报告
来源:农村农业部
归档时间:2021-07-20大力推进农业节水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洪旱灾害频繁发生,水土资源不相匹配。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少,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左右。特殊的自然条件及水资源条件,决定了必须依靠全面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灌溉排水来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把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不断加强大中型灌排工程改造与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快推进农业节水,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9,在约占全国耕地面积一半的土地上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灌溉对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十三五”农业节水工作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灌区严重病险、“卡脖子”工程基本得到改造,骨干工程配套率和设施完好率明显提高,灌区灌排基础设施薄弱、灌溉效益衰减的状况得到改善,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灌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有力促进了农业节水增产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涉及全国341处大型灌区及南疆63处中型灌区,方案总投资589.5亿元。2016—2020年,累计下达329处大型灌区、52处中型灌区投资计划564.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26.8亿元。累计完成渠道整修3.4万多公里,输配水建筑物除险加固13万多处,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67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000多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近500万吨,新增节水能力近100亿米3,有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到2020年年底,基本完成 方案中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任务。2018年机构改革后,水利部联合财政部印发《全国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实施方案(2019—2020年)》,明确重点中型灌区改造的范围和建设内容。2019—2020年,共安排水利发展资金116.79亿元支持687个灌区开展节水改造,到2020年年底,687个灌区基本完成节水配套改造任务,影响灌区运行的“卡脖子”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二)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2017年,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分解任务,部署工作。水利部、财政部将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作为分配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重要依据,明确要求重点保证高效节水灌溉投入。“十三五”期间。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00万亩以上,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别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 182万亩、2165万亩和2158万亩,包括喷灌950万亩、微灌2119万亩、管灌3436万亩,新增节水能力近60亿米3。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39亿亩。2018年机构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职责划转农业农村部。
(三)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指导各地开展大中型灌区供水成本核算,明确工程运行成本,为水价形成奠定基础。组织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时,将计量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在灌区重要引水口、分水口、用水管理分界界面等处健全量水设施,其中2019年新建供水计量设施约3.78万处,灌区骨干工程计量水平进一步提高。推进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的落实,将农业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到村集体、用水户等用水主体。指导13个省区开展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修订工作,7个省区已于2019年颁布实施新的灌溉用水定额。2018—2020年通过水利发展资金共安排45亿元,支持各地探索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9亿亩。
在灌溉面积扩大、灌溉保证率提高、粮食总产量稳步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农业用水总量持续下降,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逐步提高。2019年降到3700亿米3,占总用水量的比重降到61%。我国农田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大中型灌区改造建设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农民持续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我国农田水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田水利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在保障农业用水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短板。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工程缺乏与老化失修问题并存,农田水利的防灾、减灾、兴利的能力和标准与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完好率平均不到50%,大型灌排泵站设备完好率不足60%,大中型灌区中有60%工程设施不配套。
(二)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不到位。大中型灌区维养经费落实率只有35%,80%的灌区年度维养缺乏计划性,50%的灌区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普遍偏低,难以为农田水利建设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三)改革推进不平衡。超过半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产权不清晰、管护主体和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农业用水计量设施不配套、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落实难,南方等丰水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难度大,难以将农业用水总量指标细化分解到村组、用水合作组织等用水主体。
三、“十四五”推进农业节水有关工作打算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节水是实施“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六方面工作。
(一)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按照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关于“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建设”要求,做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重点开展影响灌区效益发挥、病险严重的骨干灌排工程设施除险加固、配套达标,更新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健全完善量测水设施,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良性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二)严格农业用水管理。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导地方以县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按照灌溉用水定额,逐步把指标细化分解到用水主体,明确水权,严格用水计量,实行总量控制。以各省区为单位尽快修订完善地方用水定额,建立覆盖主要农作物的用水定额体系。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与产业布局,推进农业用水集约、节约利用。
(三)深入推进灌排工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持续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定编定岗定员管理,健全灌区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程管理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科学的灌区供用水管理体系,全额落实灌区“两费”。积极推行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压实各级管理主体责任,强化工程日常运行管护,积极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管护,加强灌区人员培训,不断提升灌排工程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结合相关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工程体系和计量设施,加强用水管理,强化总量控制。推动有关地区开展大中型灌区成本监审和水价调整。探索实行分类水价,逐步推行分档水价。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节水奖励机制,多渠道筹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依托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五)强化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监管。根据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及国务院有关协调会议精神,水利部主要负责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维护监管。水利部门将积极探索建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维护情况评估办法和考核机制,研究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争取将农田水利评估考核结果纳入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内容,压实地方在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方面的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