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市东雷抽黄灌区:智慧管护一张网 精准供水全覆盖
来源:中国水利报社
归档时间:2021-07-12高明管理站工作人员在信息分中心工作
高明管理站机房
“这个系统全面建好后,哪一片区域旱情比较严重,哪一块田地还没有灌溉,都能监测到。通过各种数据采集和对比,它能帮助我们及时掌握整个灌区各个区域的气象情况、雨水情况、和土壤墒情,根据不同程度的旱情,精准调配水源,及时快捷为群众提供灌溉服务。”7月6日,来到陕西省渭南市东雷抽黄高明管理站信息分中心,一股现代化的气息迎面扑来。看着显示屏上的各种图表,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信息科科长刘卫东向记者介绍道。
东雷抽黄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渭北塬区,是国家大(Ⅱ)型灌区,陕西省扬程最高、流量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惠泽渭北旱塬的合阳、大荔、澄城、蒲城4县12镇41.7万人口,有效灌溉面积83.7万亩。
近年来,东雷抽黄灌区以建设智慧灌区为目标,加大现代化管理平台建设,提高泵站和渠道的安全运行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机组调配和灌溉调度的准确性、及时性,为灌区粮食安全、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高科技的灌溉服务保障。
泵站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高明管理站信息分中心,两名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实时监测着水泵和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据他们介绍,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是以泵站安全运行和节能降耗为核心,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泵站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可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目的,并把过去对单座泵站的分别管理转变为对全系统所有泵站的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我们每个泵站工作人员少,任务重,灌溉期间24小时轮值,需要定时对机泵设备进行巡查,室内室外、楼上楼下,巡查一趟就得多半个小时,特别是晚上巡查,很不安全。现在我们工作人员不用来回跑,只需坐在电脑前,通过视频监控,就可以实时掌握泵站运行情况,变“人员跑腿”为“数据跑腿”“手工操作”为“自动控制”“经验管理”为“信息管理”,不仅降低大家的工作强度,减少工作量,还能最大程度的预防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提高泵站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刘卫东说。
据了解,东雷抽黄灌区24个泵站中,已经有8个站接入了东雷抽黄灌区信息化专网,实现了在管理中心进行信息化管理。目前在高明分中心可实现对高明三级站设备、南西干渠闸门进行全面监控和视频监控,对乌牛站的设备运行情况和监控视频进行查看,同时在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远程控制。
渠道实现远程调控
在工作人员操作下,显示屏上,东雷抽黄灌区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泵站的位置、运行状态、实时水情数据等一一呈现在眼前。
工作人员还现场演示了闸门远程调控,让人深切感受到信息化管理的神奇。
高明管理站站长雷涛说:“通过控制闸门的开启程度,我们可以调节渠道不同水位流量需求。实施灌区信息后,工作人员不用到现场,对闸门远程进行遥控启闭,能保证供水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除了对闸门视频监控点进行远程操作,信息化平台还能对重点区域的动态水情、雨情、地下水综合情况进行监测;对监控站点传输上来的数据进行处理、统计、运算、存储,提高各机组、闸点、断面运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精确度;按照调度方案和配水计划合理供配水,自动、准确计量水量,能有效防止和避免传统的由于人工操作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或错误,以及发生偷水和放人情水现象,减少水资源浪费和丢失。
管理实现高效运转
库管信息化,采用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通过T+畅捷通软件进行库房管理,使以前需要几天时间的泵站领料业务,现在能够当天申请,即时审批,当天提货,当天使用,提高机泵检修速度和安全供水保障率。
政务办公信息化,通过加快大数据、云计算、5G等现代科技与灌区基础工作深度融合,实现灌区无纸化云办公,智能化服务,年节约行政经费经约110万元。
随着智慧灌区建设的持续推进,目前东雷抽黄灌区信息化平台的功能除了泵站运行管理、灌溉管理、渠道工程运行管理等,已辐射延伸到人事管理、库房管理、党建管理、信息宣传等各方面。
“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张覆盖全灌区所有泵站和渠道的通信专网,建设一个包含灌区所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后灌区管理将更便捷、更高效,为农民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刘卫东说。
朝着这个目标,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正积极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合作,计划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低空遥感及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灌区灌溉面积遥感监测与渠道运行安全巡查,农业旱情监测评估,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