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权水价改革让农民种地更节水
来源:光明日报
归档时间:2020-11-05走进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大泉湾乡黄芦港村村民马建忠家,门前那口20世纪90年代中期打的小水井,正向外流淌着泉水。马建忠笑着说:“这两年这口井的水越来越多了,家里养的羊、种的地全靠它来喂养和浇灌,和前几年的情况太不一样了。”
马建忠说的“不一样”,是那几年这口井出水越来越少,在农忙需要水时,井却出不来水,让他很是焦急。
前几年,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大泉乡湾地下水水位下降厉害,到了不得不采取措施的地步。
哈密市是个严重缺水的地方,这里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有2015立方米,不足新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二分之一。如何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哈密市从水权水价改革入手,开展节水治理工作。
大泉湾乡党委书记何忠东说:“2019年,哈密市完成了二轮承包土地到乡镇、村组和农户的农业用水总量核定,并给农民颁发了农业水权使用证书。每亩土地用水定额控制在400立方米,这个标准内的水费是每立方米0.05元,超过这个标准的水费是每立方米0.40元。这个杠杆起到了很好的节水效果,农民自己会算账,种多少地,用多少水,他们心里清楚。”
水权水价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民学会了让土地休养生息,更带来了农民对水的珍惜与热爱。
何忠东介绍,过去农民给庄稼浇水没有节约用水的习惯,经常是把水放到地里后就回家休息了。想起来了,才去地里把水堵上,一亩地到底浇了多少水,他们不知道,乡镇也不知道,只知道浇地用了多少度电,而农民对这点电费不心疼。
现在确定了水权水价后,农民用水要用水卡,卡里有多少量的水是可以知道的,不够用时,就必须花高价买水,而高价水也不是无限制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农民种地节约用水的理念增强了,给庄稼浇水也就十分上心了。何忠东说,一些农民学会了用水桶为西瓜补苗浇水,这样的水量是足够西瓜补苗生长所需的。
以水定地,让农民自觉地学会了节约用水,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种植方式,还带来了大泉湾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何忠东说:“通过水权水价改革,我们大泉湾乡确定了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向,概括起来就是‘一白一红一黄一绿’,因地制宜,让村里发展适合种植的农产品。白的是棉花,红的是辣椒,黄的是玉米,绿的是西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弥补了农民少种地的损失,更让农产品的产出效益更大化。”
大泉湾乡大泉湾村农民卞继详种了20多年的棉花,每亩地一年的用水量是600立方米。2019年实行水权水价改革后,他一算账,再种棉花仅用水一项就多出来一大笔生产成本。算来算去,他瞄准了用水量少的作物——高辣朝天椒。今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了990亩土地,每亩地从种植到收获用水400立方米,收益2000元以上。
在卞继详的辣椒地里,红红的辣椒已经开始成熟。他说:“采摘的人工费用需要100多万元,可以带动周边富余劳动力前来务工。对我个人来说,种辣椒收益也远远高过种棉花。”
农民种地需要水,但无节制地用水会破坏生态环境。哈密市用水权水价改革这把钥匙,打开了种地用水和节约用水这把锁,带来的则是更高质量的发展。
哈密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水权水价改革一年来,哈密市有效地遏制了地下水位连续下降的趋势,地下水位16年来首次出现拐点,平均回升1.3厘米,局部区域最大回升1.15米,已经形成的4个漏斗区明显缩小,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水环境基础,更为高效农业发展找到了目标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