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内蒙古:绰尔河水 福泽八方——内蒙古引绰济辽工程建设巡礼

来源:中国水利报

归档时间:2020-07-17

绰尔河风景

内蒙古引绰济辽工程4号交通洞贯通

引绰济辽工程“草原吉祥号”TBM启动仪式 李建国 摄

引绰济辽工程文得根水利枢纽鸟瞰图 王永生 摄

抚今追昔,心事浩渺!

“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大禹治水的远古传说,彰显了华夏先民不畏艰险、重整山河的雄浑气魄。

泱泱华夏,欲治国者先治水。

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治水史、一部知难而进的民族奋斗史。灵渠、都江堰、大运河……一座座名垂青史的水利工程,折射着华夏精神之光,薪火相传,绵延万代。

斗转星移,岁月更迭。当时光的脚步行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代一代内蒙古水利专家的声音穿越时空,与历代治水先贤遥相呼应,寄托着海晏河清、人水相谐的千年梦想。引绰济辽这一战略构想由此横空出世,伴随着新中国的历史逶迤前行。

“一号工程”顺民心

把百姓“痛点”变成改善民生的“支点”

水利兴,民生稳。

作为严重缺水地区之一,内蒙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性、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并存,水资源短缺,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特别是西辽河流域,近十多年来,当地持续干旱缺水,大量河溪断流,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地下水水位连年下降,水资源匮乏不仅影响了粮食安全保障工作,而且存在重大生态灾难的隐忧。对内蒙古一些地区来说,干旱缺水已经不是灾年才会发生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都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通辽作为自治区粮食主产区,持续干旱少雨使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年平均用水总量中地下水连续多年占总用水量的95%左右。多年超采地下水,造成这里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形成了方圆500公里的漏斗区,还导致地下水水质严重超标。虽然近几年西辽河流域严格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需要借助外力、引进外水。而紧邻的兴安盟,虽然水资源相对富集,但分布不均,尤其是南部地区水资源匮乏,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被列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同样需要引调水来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一边是水资源稀缺,想方设法找水用于生产、生活;一边是开发利用率不足,眼睁睁看着宝贵的绰尔河水白白流失。如何解决这道难题?内蒙古水利专家想出了办法:北水南调,引绰济辽!

内蒙古地区虽然财力薄弱,但却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谋划从绰尔河流域引水至西辽河流域,跨流域、跨区域调水,打响了一场兴利除害、造福子孙的浩大战役。

绰尔河是嫩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的吉尔达山。整个绰尔河流域位于大兴安岭东坡,自北流向南,在江桥水文站上游9千米处汇入嫩江干流,全长501.7千米,总落差907米,流域面积为17 736平方公里。绰尔河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河流,嫩江最大支流,兴安盟七大河流之首,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1亿立方米,水量充沛。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号水利工程,引绰济辽工程是内蒙古地区实现水资源均衡分配的现实抉择,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当代传承。

2014年5月,中央正式决定集中力量有序推进引绰济辽工程建设。其后,引绰济辽工程经历了3年多广泛、艰辛缜密的勘察论证工作。有反对之声,有质疑之论,在往复诘难中,其理愈辩愈明。一次次论证,一次次试验,为工程加载着保险系数与科技含量。

2017年3月,环保部批复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11月,水利部批复初步设计报告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由此,引绰济辽工程前期工作宣告结束,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2018年5月至今,来自四川、辽宁、陕西等地的5000余名建设者,筑高坝,挖隧道,迈出了实现北水南调梦想的坚实一步。

如今,一张巨大的水网正在内蒙古大地铺展延伸。引绰济辽工程的实施,不仅能大大缓解沿线354万人口的用水问题,有效破解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与水资源不匹配的难题,而且对于改善绰尔河下游农业灌溉条件,解决受水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缓解地下水超采状况,促进蒙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恢复科尔沁沙地生态功能,保障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四心工程”铸丰碑

攻坚克难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兴水之利,只争朝夕。

引绰济辽工程不是一般的工程!从自治区党委政府来讲,它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对于施工建设单位来讲,它又是良心工程,要对得起千家万户;对百姓来讲,它应该是个放心工程;而对于兴安盟和通辽两地来说,它更是一个连心工程。

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围绕打造“四心工程”,建设者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保证了工程质量,也架起了兴安盟和通辽沟通的桥梁。

引绰济辽工程多年平均年调水量4.54亿立方米,建设总工期56个月,总投资252.16亿元,工程主要由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

水源工程为文得根水利枢纽,坝址位于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上游90公里处,由主坝、副坝、溢洪道、电站、引水发电洞、鱼道、灌溉兼生态放水管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总库容19.6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5.18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377米。主坝坝顶长1358米、宽8米,最大坝高48米。

输水工程自文得根水利枢纽自北向南输水至通辽莫力庙水库,全长390.26公里。其中,隧洞173.75公里,管道206.83公里。全线采用封闭式自流输水。

征地、租地、借地、搬迁、清障工作,是文得根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前难度最大、最复杂的基础工作。主线390.26公里的跨区域引水工程中,建设征地永久征收土地16.9万亩,临时征用土地3万亩,规划水平年移民安置2743户,搬迁人口8568人,拆迁各类房屋26.13万平方米。

工程跨区域施工,需要协调的矛盾多,办理的手续复杂。身处异乡,人生地不熟,更需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做好征地、借地、拆迁等方面的工作。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工作人员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朋友、叙乡情,把党旗插在一线工地上,与他们打成一片,顺利打开工作局面。

──永久林地、草原、国土手续办理工作:2018年11月21日取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2019年1月14日取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工程建设区《征收使用草原审核同意书》;引绰济辽工程(建设区)永久用地手续于3月28日取得自然资源部批复,标志着引绰济辽工程建设区林地、草地、土地永久手续全部办理完成。

──临时林地、草原、国土手续办理工作:2019年3月29日取得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临时占用林地的行政许可决定》。截至6月28日,通辽市科尔沁区草原现场踏勘工作已完成,除草原临时用地手续正在办理外,其他工程所涉及旗县均已办理完成。国土临时用地手续就复垦费事宜已与兴安盟的扎赉特旗、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签订三方监管协议并已开户缴费,相关旗县自然资源局正在下发临时用地手续。PCCP管线区涉及的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通辽市科尔沁区、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临时用地手续组件已完成,科右中旗、扎鲁特旗已签订三方复垦费用监管协议,并已开户。

──土地分户工作:土地分户外业工作已基本结束,个别地方进行后期问题处理。已初步统计分户数据为20.121万亩,占计划的107.8%;兴安盟已统计土地分户18.99万亩,占计划的108.24%;通辽市已统计土地分户1.133万亩,占计划的100.81%(设计占地范围调整)。

──征地补偿协议签订工作:兴安盟已完成17.54万亩,完成100.2%;通辽市完成1.08万亩,完成96.08%。

“要围绕‘致力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打造精品工程’的核心理念,各方面要求都必须严上加严。施工过程中,大伙儿有什么困难尽量克服,我们既要保证进度,更要抓好质量、确保安全!”开工会议上,相关项目负责人给工人们加油鼓劲、振奋士气。建设者围绕打造“四心”工程,瞄准做精品目标,狠抓质量保安全,咬紧工期保进度,一着不让推进工程建设,把该工程打造成政府的民心工程、施工单位的良心工程、老百姓的放心工程、兴安盟与通辽市的连心工程的信念贯穿始终。

截至目前,引绰济辽工程已验收评定单元工程2762个,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优良2497个,优良率90.4%。枢纽工程已验收评定单元工程671个,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优良626个,优良率93.3%;隧洞工程已验收评定单元工程2091个,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优良1871个,优良率89.5%。

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充分发挥技术、管理优势,多点施工,挂图作业,加快进度;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倒排工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加班加点专题研究,想方设法第一时间解决……

从充满激情的2018年,到充满惊喜的2019年,再到充满期待的2020年,22个标段上近5000名建设者挥洒汗水,抢抓工期,奋战在这条惠及子孙后代的“生命线”工程上,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工程建设。

一渠连通南北,共饮绰尔河水。冲破三百多公里关山阻隔,从遥远的绰尔河引水至西辽河,北水南引的成败在水质。

面对水质保护问题,引绰济辽人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最大限度保护生态。针对建设区不同动植物特性,科学制定了保护措施。为防止土壤侵蚀,在管道开挖时进行洒水作业,用草袋挡护土堆,并尽可能避开大风季节施工。为保护林木资源,对河岸柳等乔木按照占一补二的要求实施异地栽植补偿,对一些直接受到影响的大型树木一一进行编号,测定生长指标,建立树木档案,移栽到指定地点。

为保护丰富的鱼类资源,文得根水库鱼道采用竖缝式鱼道,由进口、出口、观察室及附属设施等组成,布置于水库左岸,设有2个进鱼口和6个出鱼口,全长2879.40米。

引绰济辽人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一江清水写担当

唱响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

有一种精神,总是充满着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因水而兴、缘水而旺。引绰济辽工程建成后,受益人口达354万人。它不仅是有形的引水工程,也是一笔无形的宝贵精神财富。

工程总投资252.16亿元,建设工期56个月。截止到2020年,国家已累计下达资金125.51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13.38亿元。面对这么浩大的工程,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批准由内蒙古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会同兴安盟、通辽市,共同组建了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领导几次带队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生态环境部汇报对接工作,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幸福甘泉,泽润民生。回望两年多建设施工的过程,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阿尔斯楞感慨地说:“我们遇到了无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我们相信,只要有担当,只要有为民的情怀,办法永远比困难多,就能一次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引绰济辽工程输水隧洞总长173.75公里,地质条件复杂。为满足工期需求,输水隧洞段采用钻爆法加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TBM)联合施工,共投入5台TBM掘进机。2019年11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史上首台TBM“草原吉祥号”在引绰济辽工程突泉县境内5号7支洞口始发掘进。“草原吉祥号”TBM掘进机可实现隧道及隧道断面一次成型,集开挖、支护、出渣于一体,融机械、电子、液压、激光、控制等技术于一身,具有安全、高效的性能优势。

2020年,在工期紧要关头,工程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迫形势。引绰济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三五”期间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对落实新时代治水方略、提升内蒙古东部地区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建设事关蒙东地区经济民生,坚决不能让新冠肺炎疫情耽误了工程进度,特殊时期需要有特殊的举措。

内蒙古引绰济辽公司主动作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复工复产,全力以赴保持项目生产经营稳定运行。公司严把在岗人员防控关,严控返岗人员准入关,严管营区监测防疫关,严格后方保障关,严肃应急处置关……复工是为了铺设人民的福祉,防疫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平安,而这恰恰是引绰济辽人克服困难推动项目建设的原动力。引绰济辽人一直为助力构建内蒙古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美好而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原水弥珍贵,润民细无声。流水清清,荡漾起和谐与美丽的韵律,飘逸出生命的华彩与灿烂。引绰济辽公司总经理白金认为,引绰济辽工程,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工程的实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成功实践。

艰辛努力不寻常,一泓碧水映辉煌。

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新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军精神”,在此汇聚升华,凝结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民生期许殷殷,治水未有穷期。56个月施工期,跨越“十三五”时期的漫漫时光;252亿元总投资,书写着自治区水利新时代乐章。愿景引领,使命召唤,全体引绰济辽人,将继续用踏石留印、涉水有痕的专业专注,全力以赴,加速赶超,勇于实干担当,为内蒙古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更坚实的依托,让苍穹下的这泓碧水,由这头连着那头,地久天长地滋养这方水土上淳朴善良的人们简单纯粹的幸福!

惟愿引绰济辽工程真正惠泽蒙东、福荫内蒙、共好中国!达此初心,此生不枉。


点击下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