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节水灌溉 打造塞上“生态绿洲”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归档时间:2020-07-10农业是宁夏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曾占全区总用水量的88%,远高于全国平均63%的水平。农业节水是破解水短缺瓶颈的一把“钥匙”。
实行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政策节水,全区取用水量由2000年的87.2亿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65亿立方米,保障了全区粮食生产“十六连丰”。
用好每一滴黄河水
“每亩灌溉用水量比大水漫灌减少200立方米,节水30%以上”,7月5日,叶盛镇万亩蔬菜基地企业负责人介绍节水喷灌效益。
叶盛镇推广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9.2万亩,改善了32家种植企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大户的灌溉问题,实施区域单位面积耗水量大幅下降,水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青铜峡市将农业产业发展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紧密结合,采取分片整治、整体推进的方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已建成有机水稻国家级科技示范基地1个,万亩现代玉米制种基地2个,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5%。
宁夏是全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省区之一,长期以来农业用水量一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大田灌溉、工程老化等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从2017年开始,提出利用10年时间逐步对青铜峡、沙坡头、七星渠、固海和红寺堡5大灌区960万亩灌溉面积完成配套改造,打造现代化生态灌区。
到2025年,宁夏引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达56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实现综合节水量约6亿立方米,把宁夏引黄灌区打造成为全国农业节水综合示范区、现代化生态灌区先行区。
畅通灌溉“毛细血管”
西干渠现状土渠渗漏损失水量为4458.00万立方米,改造后渗漏损失水量为974.83万立方米,比砌护前减少了3483.17万立方米。随着西干渠综合改造逐步完工,提高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种植基地供水保障率,为打造更具魅力的宁夏特色“紫色名片”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全长115公里的西干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贺兰山下建设的最长的人工灌溉和防洪渠道,是银川都市圈城乡灌溉绿化用水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8年开始的西干渠综合改造,将原来由西夏渠承担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等15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调整到西干渠,西夏渠将作为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水源工程的输水渠道向城市供水。
宁夏平原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被称为黄河金岸。通过实施大中型灌区骨干渠道续建配套、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末级渠系砌护、田间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系统夯实农业灌溉工程基础,从水源到田间全面推动节水,减少跑冒滴漏,提高用水效率,末级渠系砌护率达85%以上。
统筹分配农、林、牧、渔、水系用水,要求渔业、养殖业采取节水措施。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减水稻种植面积。鼓励种植耗水少、附加值高的葡萄、枸杞、瓜菜、牧草等经济作物,促进节水的同时推动脱贫增收和生态改善。对水资源紧缺的县(区),严禁新增灌溉面积,避免加剧供需水矛盾。
改革加速释放“红利”
“自从有了智能化的灌溉方式,节省了大量的劳力,施肥用工省了八成,灌溉用工省了九成,用肥也省了有三成!我们生产成本降了,种植的蔬菜品质高了,也能卖个好价格,自然收入也提高了!”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郝渠村种植户刘海峰历数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给他带来的利好。
宁夏统筹利用黄河水、浅层地下水、水库水、天然降水发展农业灌溉。农业用水按县(区)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每个县(区)根据年度取用水指标、各业用水需求和农业节水预期,科学确定年度农业用水总量,并细分到干渠直开口和农民用水协会,层层压实责任严格控水,并实行节奖超罚。
自2017年吴忠市利通区被宁夏确定为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试点区以来,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原则,细化水权确权,推进水价改革,开展水权交易,创新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让农业节水生效。
目前,该区将水权确权到1028个最适宜计量单元,自流灌区水价由0.0305元每立方米提高到0.071元每立方米。设立了水权交易服务窗口,在完成县域内水权交易304万方75万元的基础上,将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节约的1484万方水指标以25年期限3.82亿元转让给宁夏宝丰能源集团,由此得来的“真金白银”,为现代化灌区试点建设拓宽了资金投入渠道。
目前,宁夏引黄灌区骨干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完成测算监审,利通区、贺兰县末级渠系水价已按运行成本批复。农业初始水权已细分到干渠直开口和农民用水协会,在中宁、红寺堡、利通区开展了水量交易。中宁、利通、贺兰县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对高效节水灌溉试点了“先建后补”、EPC、PPP等建设模式,在利通区开展了以农民用水协会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对粮食作物滴灌带开展了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