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县“水管家”陶志成的用水心得
来源:宁夏新闻网
归档时间:2020-07-06贺兰县京星农场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北京等地2000多人放弃大城市生活,扎根昔日荒芜人烟的黄河滩地。
58岁的陶志成是“京星二代”,既能说一口地道京腔,也能讲一口流利的银川方言。盛夏时节,陶志成用两种“乡音”讲述农场人当年淌水的辛酸、如今用水的便捷和管好水的思考。
上游都绿了 下游不见水
1955年2至8月,在北京移民尚未出发时,贺兰县已经抽调民工开挖了一条长10公里的干渠,是为京星干渠。此后经年,渠道里淌着黄河水,丰腴了上万亩耕地,带走荒滩撒下谷香,留下京星人喜乐和悲伤。
京星干渠从惠农渠取水,水最先抵达贺兰县立岗镇星光村,“放一轮水要12天,往往上游都绿了,下游还见不到水,”陶志成告诉记者,“有时候下游正淌水,上游就把水口子闸住,要灌上游的田;我们还在收拾地,水却下来了,地淹了。上下游因用水发生冲突成为常事。”由于闸口简陋,稻田和旱田的水量没办法计量,只能混在一起按亩均摊。水淌得不公允,群众怨言大,作物收成受影响。京星干渠的灌溉问题一度成为全县关注的焦点。
农民用水协会解危机
2005年1月,在多方努力下,京星干渠组建成立了用水协会,陶志成被选为副会长。
虽然当时的渠道没有砌护,水损大,再加上雇人看护水口子昼夜轮流换班,闸门时不时被砸坏,工程维修任务重,协会成立之初运行不畅,但总算是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
为规范协会运行,陶志成从建章立制抓起,组织人员对干渠上下游的灌溉面积进行复核并公示。为了水费公开、应收尽收,协会设立了财务专账,所有水费一律在信用社的水费专账按亩按户造册缴纳。通过不懈努力,规范了农户的用水行为,消除了上下游灌水矛盾,协会的威望也渐渐树了起来,陶志成被选举为协会会长。
2009年到2014年期间,在协会的多方协调下,水利部门逐年筹资对京星干渠和闸门进行了砌护配套,首次试点安装了自动控制闸门。渠道顺畅了,提高了灌水效率,缩短了灌溉周期,所有的闸门启闭全部由管理员通过信息化管控平台远程操控,淌水难的问题有效缓解。
淌水要公平 水费要公平
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农民用水协会也是如此。
陶志成笑言:“现在老百姓对灌水也不比以前了,原来是有水淌就行。现在既要有水淌,还要淌公平,既要水量公平,还要水费公平。”
协会运行到底难在哪里?
陶志成扳着手指头细细向记者道来:协会人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已不能适应工程信息化管控需求;末级渠系水价与现行水费是“两张皮”,12年前下发的定价文件中规定返还给协会的运行费仅为0.55分,远远不能支撑当前协会的运行需求;多年来的配水面积与土地确权面积差距较大,急需统一口径……
让水按规矩流淌
农业要节水。
在宁夏,扬黄灌区的节水潜力在于节水工程,而自流灌区的节水却在管理上。
贺兰县水务局局长吴士忠告诉记者,当前开展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主要解决的是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管理。
按照贺兰县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推行“专业化灌溉服务公司+农民用水协会”管理模式,及时调整末级渠系农业水价,对节约水量开展水权交易,交易所得用于支持灌区建设和运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协会困难,提高服务水平。
记者从贺兰县水务局了解到,自2017年贺兰县被列为全区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的试点县,通过政府和企业两手发力,授予特许经营权等,开展了“投建管服”一体化模式的试点,基本实现了对干渠直开口远程自动化控制。
有了硬件基础,下一步,贺兰县将全县的灌溉面积口径进行统一,对末级渠系农业水价进行重新核算审批,由县上主导对收取的水费进行合理分配、返还。
陶志成兴奋地说:“加上水权交易和专业化灌溉服务公司做后盾,我们的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就有了资金来源,管理人员的工资、渠道维修养护资金也能保障,这就有了良性循环,我这个会长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