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水,从山那边来
来源:青海新闻网
归档时间:2020-06-115月的高原,天高云淡。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联星村的蒜苗涨势喜人,浇水、锄草,到处是村民们田间劳作的身影,村庄祥和而宁静。
田间劳作的联星村村民。
村子道路旁的沟渠里哗哗的水流连通着田间地头,让以往干旱的村庄多了几分秀美和灵气。53岁的村民李吉庆告诉记者,水来自于冰雪皑皑的达坂山,是山那边大通河的水,通过引大济湟工程一路来到联星村,可以说是远水真正解了近渴。
沿着沟渠的水逆流而上,看到工程支渠出水口的水像瀑布一样奔涌而出,在林间渠道蜿蜒流淌进村庄,成为联星村脱贫致富的“希望”。
联星村靠种蒜远近闻名,蒜苗、蒜薹、蒜头的收入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蒜吃水,以前靠天吃饭的联星村,没有充足的水源,这让村民们发展没有底气。李吉庆说,自从引大济湟北干一期建设以来,他就一直等着这一天,往年没有水,想多种点蒜,也不敢,种了也没水浇,收入没保障。
正在浇水的李吉庆。
李吉庆回忆,每年浇水时乡上会提前安排,每个村限时轮着浇,联星村只有7天的时间,村民们管这叫“水日子”,浇水时平日和睦的村民之间经常会闹矛盾,自家田地水都不够浇,谁愿意把水让给你。
“引大济湟”北干渠一期工程技术处处长张君一这样告诉记者:“不仅仅是联星村,现在支渠可以保障共和乡6000亩土地的灌溉。这些水从大通河通过石头峡水库、调水总干渠、黑泉水库、北干工程跨越两州三县105公里后才到这里,水质达到二类饮用水的标准”。
“引大济湟”水利工程北干渠一期工程共和乡出水口。
清澈的大通河水在海东市的田地间流淌,李吉庆今年种了3亩蒜苗。他说,村里地少要种产值高的作物,一亩蒜苗能收入8000元,对他来说可不是个小数字。而且,一年内可以种两茬,头茬蒜,后茬种点蔬菜。
水源有保障,种地就得劲。副乡长李吉良这样说:“因为水源充足,今年大蒜的个头长势比较好,产量也有所提高,也就是说今年共和乡的蒜能错峰提前15天上市,这样一来一亩地至少能增加1000至2000元的收入。不仅如此,共和乡打造的乡村旅游村华林村,也因为水头好,田园风光优势更加凸显,游客来的也多了,旅游业正在朝好的态势发展。”
位于互助县松多镇的“引大济湟”北干渠二期工程松多水库施工现场。
水,从山那边来,带来发展的信心和希望,但“引大济湟”工程的故事还在继续,目前整个工程还有北干二期松多水库和西干渠正在建设中,计划明年竣工。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运行管理局副局长马启友告诉记者,目前工程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西干渠和北干渠二期明年可基本完工,西干渠已完成80%的工程量,北干渠二期也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60%。这是一项关乎湟水谷地现在与未来发展的民生工程、扶贫工程,工程整体完工后,300万群众将受益,占青海总人口近二分之一。
驱车行驶在海东市乡间道路上,一侧不断闪现着如巨龙般的引水渡槽。图为位于互助县五十镇五十村的“引大济湟”北干渠一期工程渡槽。
共和乡联星村只是一个点,海东市是“引大济湟”工程最大受益区。海东市水务局局长刘贵尧说,水到田间只是第一步,水资源高效利用强劲支撑当地高质量发展,海东已经做好了准备。他说,北干渠工程总灌溉面积是70万亩,海东就能享受到54.6万亩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需求,同时还能提供536万立方农村人口饮水需求,待到目前正在修建的配套工程乐都区杨家水库建成后,海东市受益人口将达到62.4万人,可解决102.5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海东市也在逐步扩容,“引大济湟”的修建也保证了海东核心区的经济发展用水需求,为保民生补齐了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