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山东:权威发布丨建设横贯齐鲁“绿色走廊”!全省骨干水网工程总长度达1459公里,设计调水能力20.4亿立方米

来源:山东水利微信公众号

归档时间:2020-06-04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全省骨干水网建设及调水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山东水网建设背景

众所周知,我省水资源十分紧缺,人均水资源量占有量少,十年九旱、连丰连枯、丰枯交替,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是我省的基本省情。

一是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680.5毫米,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4,属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占有量小于500 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资源性缺水,是我省水资源供需最明显的自然属性。

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从鲁东南沿海的850毫米向鲁西北内陆的550毫米递减。受季风气候影响,全省降水量、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很大,连丰、连枯是我省水资源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全省水资源总量最大829.7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16.8亿立方米(1989年),极值比达7.1。在年内分布上,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年降水量的3/4、天然径流量的4/5集中在汛期,特别是7、8月份;部分年份甚至就集中在一、两次特大暴雨洪水之中。年际年内变化剧烈的自然特点,是造成我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也给我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是区域经济状况与水资源禀赋条件不协调。胶东半岛是我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四市GDP总量占全省GDP的40%以上,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但该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9.8%,是我省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四是雨洪资源利用体系不完善。部分地区雨洪资源调蓄、调配能力不足,全省多年平均有85亿立方米雨洪水出境入海(不含黄河),扣除必须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及下泄水量,全省雨洪资源量开发利用潜力还需进一步充分挖掘。

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短缺和调控能力不足问题,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的资源制约,迫切要求建设调水工程、调蓄工程,构筑山东水网。

二、山东骨干水网工程体系和调度运行体制机制加速形成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持续建设,目前全省骨干水网工程总长度已达1459公里,设计调水能力20.4亿立方米,供水范围已经覆盖全省除临沂、日照、泰安之外的其他13个市。

一是“一纵多横、两湖多库、三源多口” 骨干水网工程格局加速形成

“一纵多横”是指我省水网干线调水、输水工程,大致划分为南北纵向和东西横向输水干线工程。纵向调水工程从我省鲁南台儿庄泵站一直延伸到鲁北德州的南水北调南北干线,跨越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五市,全长487公里。东西方向有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小清河段工程,引黄济青工程,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黄水东调工程和正在建设中的青岛市黄水东调承接工程。这些纵、横向工程构建起了全省骨干水网输水工程“大骨架”。

“两湖多库”是指水网中的调蓄工程。这些调蓄工程主要有:南四湖、东平湖两座省内最大的湖泊和大屯水库、卧虎山水库、双王城水库、峡山水库、棘洪滩水库、王屋水库、邱山水库、侯家水库、门楼水库、米山水库等众多大中型调蓄水库。利用这些湖泊、水库对水网调度的水量进行蓄存、调剂,然后分配到各用水户。

“三源多口”是指我省骨干水网已具备联调联配黄河水、长江水、本地水三大水源的能力,这个能力通过引黄济青口门、黄水东调口门、济平干渠口门、平阴田山电灌站口门等设在黄河沿线和南四湖、东平湖、峡山水库等处的多个引水口门来实现。通过骨干水网众多口门对黄河水、长江水、当地水进行引水调度,有计划的进行引水分水配水。

二是水网调度运行体制机制加速形成

初步实现了骨干水网统一调度管理。我省骨干水网工程情况复杂、运行管理单位多,建设科学高效的调度运行体制机制十分重要。2019年省级机构改革,省水利厅专门设立调水管理处,负责全省跨区域调水统一调度管理,组织编制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并监督实施。

成立了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对引黄济青工程、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进行统一运行管理。组建了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公司对南水北调干线工程进行运行管理。山东水发集团成立了山东水发黄水东调工程有限公司对黄水东调工程进行运行管理。

三、骨干水网效益发挥显著

我省骨干水网工程集供水、防洪、灌溉、生态、乡村文明建设等多功能于一体,是综合性、战略性的大型调水工程体系。骨干水网建成运行以来,效益发挥逐年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一是调水效益自1989年引黄济青工程通水以来,截至目前,全省通过水网工程累计调水量已达到126.47亿立方米,其中,调引长江水46.24亿立方米、调引黄河水66.13亿立方米(不含沿黄各市引黄灌溉水量)、当地水(东平湖、峡山水库、大沽河等水源)14.1亿立方米。2019至2020调水年度,已完成调水14.3亿立方米,向各受水市供水8.98亿立方米;7月底年度调水结束时,调水量将达到16.8亿立方米,向各受水市供水量将达到11.06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外调水是受水区各市城市工业、生活的保障水,是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水源,同时也是地下水压采区的替代水源之一。可以说,骨干水网工程在我省最需要的时候、最关键的时刻,起到了稳定民心、稳定发展作用。

二是生态效益。南水北调工程先后向南四湖、东平湖及南水北调工程调蓄水库生态补水3.74亿立方米;累计为小清河补源2.45亿立方米,为济南市保泉补源供水1.65亿立方米,确保泉水四季喷涌,彰显了济南泉城城市名片形象。引黄济青工程通水运行30多年来,补充地下水约6.89亿立方米,既抬高了地下水位(部分地段地下水位上升非常明显),又压制了咸水的入侵,改善了区域土地状况,保护了生态环境,尤其昌邑、寒亭、寿光等北部沿海咸水地区受益明显。黄水东调工程运行以来调引黄河水入广南水库进行调蓄(蓄水已超过1亿立方米),使广南水库(天鹅湖)重现生机,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米山水库自胶东调水工程通水以来,再也没有出现干涸情况。调水工程所到之处,水生态环境均得到较好改善。

三是防洪效益。梁济运河、柳长河、小运河、赵王河、周公河等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得到加强,台儿庄泵站等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所在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东平湖洪涝北排、南排通道打通,济平干渠同时具备东平湖洪水东排能力。

四是灌溉效益。保障调水水质建设的大量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为全省30个市(县)增加农田灌溉面积200万亩。引黄济青工程多年来累计为博兴县和工程沿线提供农业用水近20亿立方米,扩大改善灌溉面积333.3平方公里,增产粮食约7亿公斤。寿光市改善粮食种植面积40万亩。

五是航运效益。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航运相结合,打通了济宁港至东平湖段的水上通道,新增通航里程62公里,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航道由三级航道提升到二级航道,大大提高了运河的通航能力,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六是乡村文明建设效益。我省骨干水网工程连通南四湖、东平湖、峡山水库战略水源地,不仅仅是供水生命线,调水工程沿线水土保持措施、绿化防护林带,已经成为齐鲁大地上镶嵌的一条条蓝色飘带和最美丽、最柔和的绿色长廊,为沿线广大群众营造了人水和谐的良好生态人居环境。

按照省政府批复的《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未来,我省还要进一步完善调水工程线路,优化骨干水网结构。目前正在推进一批新的调水、蓄水工程,这些工程建成后,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山东水网大格局。

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紧紧围绕“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的要求,补齐工程缺水的短板,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建设,持续提升调水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工程安全平稳运行,水质稳定达标,综合效益不断扩大,为山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水安全保障做出积极贡献。



点击下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