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生态治水再现大美城乡画卷
来源:福建水利信息网
归档时间:2019-10-23“北濑飞泉今化龙,木兰横跨起长虹。”这是郭沫若《题东圳水库》中的诗句。描写的正是当时福建省的第一大水利工程、被莆田人民亲切称为“大水缸”的东圳水库。
日前,记者随“美丽河湖”网络主题采访组来到莆田,虽然已是金秋十月,莆田似乎还未褪去夏天的热度,库区蓊郁的树林和远处延绵的山脉相映成趣。
时光回溯,如今安居乐业的莆田人民其实苦水患已久。解放初期的莆田,平原地区,水淹南北洋;沿海地区,旱虐三大半岛,地焦苗枯。治水,成了莆田人民的最大关切。
东圳水库正是在各方期盼下应运而生。1958年6月东圳水库动工兴建,1960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成为一座集防洪、灌溉、生活和工业供水、生态补水、发电等多功能大型水库。水库总库容4.35亿立方米,年平均供水量3亿多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1.2亿立方米,城区内河及南北洋生态补水年用水量约0.8亿立方米,生活及工业年用水量约1亿立方米。
东圳水库拦河大坝像一座巨大的屏障,横亘在天马、地龙两山峡谷之间,拦住了自仙游九鲤湖奔流而下的溪水。张文灶是距莆田城区5公里的延寿村村民,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经常被淹,十年来一次大洪水,千里良田往往颗粒无收,自从东圳水库修好后,再也没有发大水的情况,再也不用过着担心受怕的生活。
东圳水库位于木兰溪中游,入库干流为木兰溪的最大支流延寿溪。张文灶居住的延寿村坐落于延寿溪绶溪公园段。延寿溪作为一条重要的泄洪通道,莆田市政府在下游段实施了东圳水库泄洪通道整治工程,通过清淤、拓宽打通了各卡脖子河段,满足全线不小于60米宽的泄洪通道。同时在河宽不足的地方通过新开河道分洪等方法,既满足了行洪要求,又兼顾了沿河荔枝林带保护,保护了风貌、留住了乡愁。
“以前到处是污水,哪有人来,现在这个公园改造规划后,我们都爱过来。”张文灶感慨道,“河清了,水绿了,风景也美了。”
记者从莆田市水利局了解到,下一步莆田市将持续推进绶溪治理,已通过全国招标选择水利和景观设计联合体,将沿着绶溪向下游继续实施城涵河道防洪及景观工程。城涵河道地处65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未来还将集中打造“古荔古村古色古乡古城涵,如水如烟如梦如幻如江南”的滨水人文景观生态水道、生态绿廓,重现昔日的水乡古道、荔林水系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