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管并重 河南探索农田水利发展新模式
来源:大河网
归档时间:2018-07-11大河网-河南人大网联合报道 2018年5月30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关于《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的意见。报告显示,河南省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水利设施完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多措并举,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打造一批示范区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农田水利设施是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完善机制方面,我省整合力量,建立了由省发改委、农业厅、水利厅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并定期召开会议,发挥各行业优势,协调高标准粮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等工作,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为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多头管理、标准不一、效益不高的问题,我省部署要求郑州市、开封市、南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商丘市用3到5年的时间,每市集中联片建设1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并开展涉水资金整合试点,打造高效节水示范区、资金整合示范区、统一管理示范区。
探索多种建管模式 建立运行维护基金
针对部分地区存在的重建轻管现象,我省不断探索管理经验,连续几年在12个县(市、区)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总结出5种建管模式,分别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建管模式、“公司+协会”建管模式、农田用水协会管护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模式、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引入商业保险模式。
报告显示,省财政从2018年起将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维修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在全省推广宝丰县经验,要求全省各地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基金,督促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人落实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经费,保障运行维护工作正常进行。资料显示,2014年10月,宝丰县成为我省12个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市、县(区)之一,经过探索,宝丰县目前形成了农田水利设施申报、建设、管理、后期管护四位一体的建设管理模式,扭转了水利设施重建轻管局面。报告称,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的,我省将及时明确土地上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主体,要求承包方对其进行运行维护。
增加财政投入比重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近年来,经过探索,我省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机制,有效缓解了水利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省财政每年按照1:1比例全额落实农田水利项目县配套资金12亿元左右。市、县两级政府整合涉农资金集中联片建设,如许昌市建成了50万亩、浚县建成了30万亩不同规模的节水灌溉示范方。省辖市、县(市、区)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如郑州市近两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示范乡镇建设。省政府要求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水利建设在公共财政投入中的比重。报告指出,要积极整合涉农涉水项目资金,提高规模效益,县级政府应当及时公布农田水利建设计划,对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社会资本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提供农田灌溉等相关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经营活动,保障其合法经营收益。通过示范带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