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滏阳河灌区史上灿烂的篇章—— 西八闸

来源:邯郸新闻网

归档时间:2019-08-27

都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进入八月了,天依然如此——上午在苏里闸,阴沉的天空还落下了几滴小雨,午后赶到丛台区南沿村的西八闸一带,已是日挂西山,晴空万里。站在滏阳河北岸第六闸前的大堤上,如棉似石、如花似鸟的云朵在如蓝宝石般透亮的天空中,更显洁白。穿过云朵的阳光,在远处水汽氤氲的田野上,形成了一道道光柱;映着蓝天白云倒影的沟渠,把翠绿的稻田、深绿的藕地分隔得整整齐齐;田间的白鹭嬉戏追逐,或缓缓飞过眼前,或展翅逸向水云间,与蓝天白云、稻田沟渠组成了一幅色彩靓丽的动态水墨丹青。

古闸洞进水口

滏阳河西八闸,位于丛台区南沿村镇西大慈村至田堡村之间滏阳河北岸,全长近10公里,是明代嘉靖至崇祯年间建造的8座灌溉水闸,因其位于永年广府城西,故称“西八闸”。8座闸大部分保存完好且一直沿用至今,是河北省现存最大的明代灌溉水闸群。2013年5月,西八闸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八闸,按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列,分别为广仁闸、普惠闸、便民闸、济民闸、广济闸、润民闸、惠民闸和阜民闸。8座闸自西向东编为一至八闸,其中,七闸“惠民闸”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8座闸中修建最早的一座,而且灌溉面积最大,达9000亩;修建最晚的是五闸“广济闸”,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8座闸建设历时112年,最终形成一组庞大的自流渠灌系统。

西八闸闸体均为砖石砌筑,涵洞式结构。闸体为长方体,闸体结构严密,工程坚固耐久,历经400多年运行,除一、三、五闸已废弃外,二、四、六、七、八闸迄今仍在使用。

生态美引来数百只白鹭在此栖息

西八闸原能灌溉农田4.12万亩,滏阳河水量最大时,控制面积可达9万亩,北岸数十里农田受益。每至秋末,清风徐来,稻浪涌动,香飘四野,蛙声阵阵,让人心旷神怡,可与江南水乡媲美,故这一带原有“永年小江南”的美称。清光绪《永年县志》载:“闸旁稻畦沟洫四注,每当谷纹绉风,蛙鼓喧夕,景候类江南水乡,旧志列为八景之一。”

西八闸灌区在明清时代就有一套管理制度,它是仿效古代井田制的办法,以10亩为一丘,90亩为一井,每井设立一井长,主管灌区的各项事务,这是西八闸灌区较早的管理制度。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所立的《重修柳林闸创建河神庙碑》碑文中,有“永年八闸埝,改为至早于二月二十日筑埝,至迟于十月初一日撤埝,在筑埝期内,仍照前议每逢一六开放一次,俾利舟行……”的记载,可见,以前西八闸启闭也有规定的时间,且要兼顾航运。

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灌溉事业,建立了统一的管理机构,西八闸灌区由永年县统一管理,1950年成立了水利委员会西八闸分会,1958年又改为西八闸管理所,并在西大慈村西建起了闸管所。1962年以后,西八闸归滏阳河管理处管理。

西八闸灌区是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沥涝成灾、盐碱严重的地方,当地群众称之为下坡地,并流传着“春天白茫茫,雨季水汪汪,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的俗语。1967年,在华北局派来的内蒙古水利厅工程技术人员的主持下,由永年县水利局和滏阳河管理处工程技术人员配合,对整个西八闸灌区进行了细微勘测、统一规划和全面修复改造。经过两个冬春大干,灌区改造取得明显成效,5万亩盐碱地由原亩产不足50公斤提高到平均亩产225公斤。同时,对当时能使用的二、三、四、六、七、八闸进行全面的修复和改造,在原砖石砌筑的旧闸前,全部加修钢筋混凝土闸首和闸房,配备钢筋混凝土闸门和手摇式启闭机,大大方便了启闭和管理。

通过“西八闸”灌溉的万亩粮田一角

那么,在加装钢筋混凝土闸门前是怎么控制闸洞进水的呢?就这个问题,我们分别采访了原滏阳河管理处用水科两任科长刘润生和郭书林。两位老人均年过八旬,都精神矍铄。他们说,西八闸和柳林古闸、苏里古闸等一样,也是叠梁式木板闸门,人工启闭,但由于西八闸是沿河偏闸,木叠梁闸门不是在临河涵洞口,而是在大堤上往下开挖一个反斗形的竖井,与闸洞相通,木制闸板设在竖井与闸洞交叉处南北两头。非灌溉季节不需用水时,将木闸板装上,然后用装土的袋子将竖井填筑夯实,用水时,再人工挖开把闸板卸掉。“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也非常科学安全,没听说出过啥事。”刘润生说。郭书林告诉我们:“上第一块闸板时,由于在水下作业,必须选水性好的人,上完闸板后,还要用杂草等塞堵严,以防漏水。”

市漳滏河管理处西八闸管理所所长段洪江,带着我们探访了古老的西八闸。段所长讲,由于水资源短缺、种植结构调整等客观原因,目前西八闸的灌溉面积约5000亩,涉及17个村。虽然灌溉面积比以前小了,但每年的通水时间有250天左右,二、四、六、七、八闸的使用次数并不少。

图为“西八闸”之一的润民闸

六闸前的一块儿棉花地中间,立着一块高大石碑,在碧绿的田地间特别显眼。这块立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五月的石碑,是为纪念重建六闸所立,至今已431年,现在虽然驮载石碑的头已残缺,但是碑文大部分还可辨认。

在河堤下的稻田前,段所长说,由于灌溉方便,眼前这片稻田里是一户村民试种的天津小站大米,在稻田周边还创造性地修建了养殖池和双边沟,放养螃蟹和鱼。为实现规模效益,这位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这里的500亩土地,用来种水稻。这不免让人浮想联翩,如果再多几位这样的村民,“永年小江南”的胜景定会重现。

400多年来,西八闸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滏阳河灌区水利建设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新时期,西八闸仍发挥着重要的灌溉作用,助力创造和默默见证着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点击下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