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集三项国家级水利试点于一身,无锡这样治水

来源:中国水利微信公众号

归档时间:2018-12-26

  江苏省无锡市,素有“太湖明珠”之誉。自2013年7月被水利部列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以来,无锡坚持以太湖治理为统领,努力建设安全集约的水资源体系、健康畅达的水环境体系、和谐秀美的水生态体系、严格现代的水管理体系、彰显特色的水文化体系等五大体系,走出了一条有无锡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道路,于2017年7月顺利通过了水利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主持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蠡湖形如葫芦,是太湖伸入无锡的一个小角。初冬时节草木转黄,蠡湖水泛涟漪,湖畔的亭台楼阁掩映在茂林修竹中,与不远处的太湖鼋头渚隔水相望,远处烟波浩渺、帆船游弋,近处水清见底、禽鸟嬉戏,引来众多无锡市民和游客休闲赏景。无锡的城市风貌、群众的获得感,都因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得到明显提升。

  聚焦太湖治理,打造河湖治理升级版

  无锡市是全国水利现代化、全国节水型社会、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三个“国家级试点市”。北倚长江,南滨太湖,京杭大运河穿行而过,无锡境内水域面积150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4%,共有大小河道5635条,总长7330多公里,水资源总量92.7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96立方米。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无锡始终把太湖治理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无锡河长制工作经历了11年的探索与发展,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无锡坚持把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打造河湖治理升级版,力争河湖水质一年比一年好。

  2016年1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个全局性工作会议就是“太湖治理暨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2017年3月,无锡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无锡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实施方案》,落实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全市5635条村级以上河道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2018年1月2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级总河长李小敏再次召开全市河长大会,进一步明确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目标任务。

  无锡市水利局局长张海泉表示:“党政领导、河长主导、上下联动、部门共治、长效管护的河湖管护网络逐步健全,为入太湖各条河流有效治理和太湖水清岸绿奠定了坚实基础。”无锡市内6条省管河湖和13条主要入湖河道实行“省、市双河长”管理,由省、市主要领导共同担任河长,15条重要区域性河道及蠡湖由无锡市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河长。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时担任本地总河长,分管领导任副总河长,各级河长分工履职、责权明确,涉水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各级河长制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设在水利部门。无锡市在市水利局增设内设机构河湖管理处,承担市河长制办公室具体行政职责。

  按照中央和江苏省的要求,无锡逐条河道、逐个水功能区梳理存在问题,按照“一河一策”、水功能区“一区一策”落实综合治理措施,并要求限期达标,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湖长的责任。

  蓝藻滋生是太湖治理的一项“老大难”问题,蓝藻密度也是太湖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如今,在无锡及太湖沿岸各地的有效治理下,太湖水质得到稳步改善,蓝藻滋生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太湖实现了连续11年安全度夏。

  坚持节水优先,实现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近年来,无锡认真落实“节水优先”方针,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大节水力度。无锡市区、江阴市、宜兴市已全覆盖建设成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群,江阴市、宜兴市成为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无锡万元GDP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等节水关键指标位居江苏前列。

  在取水用水监督管理上,无锡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加强取水监督,做好取用水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管理、计量管理、信息化管理、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等工作。建立了用水审计制度,公布了取用水大户名录,开展了企业用水对标达标和节水标杆企业建设。对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完成18家单位用水审计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和示范效应。

  节水减排是实现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必由之路。在工业节水上,无锡以控制点源污染为重点,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调整,推动形成园区内企业统一取水、统一供水、串联用水、统一处理污水、统一回用的节水减污新格局;在农业节水上,无锡以控制面源污染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建设,示范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生活节水上,无锡以控制点、面污染源为重点,以创建节水型社区、学校等载体为抓手,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雨污水的再生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无锡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回用,新吴区再生水回用示范工程每年可节水1277万吨。同时,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目前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率已达30%以上。在雨水利用方面,宜兴市、江阴市、锡山区已建成一批雨水利用示范项目。

  强化源头管控,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2015年9月,无锡出台了《关于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扎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面对传统产业的污染“存量”问题,无锡全力推进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化工企业四个一批 (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和重组一批)专项行动”。同时,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市区污水截流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5220块“排水达标区”;全市建成7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超过220万吨,无锡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全市达93%;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执行一级A标准、太湖一级保护区内试点执行优于一级A标准,排水户纳管率、污水管网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尾水排放提标率等指标处于江苏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

  在控制水污染物总量上,无锡严格实施总量减排、水环境区域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三项制度,倒逼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强力推进入河排污口封堵和整治整合,严格落实尾水“生态处理+再生回用”,水利、环保部门依法严格实施入河排污口设置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批等。全市入河排污口数量由2006年的1100个左右下降到2017年的105个。

  当前,无锡全市上下正进一步提升“一圈、一带、一区”生态体系:着力打造太湖生态保护圈,深化环太湖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构建环湖生态屏障,建设江阴长江生态安全带,开展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同时,积极推进“一湖一城、一岛三带、九园百村”等16项重点示范工程建设。

  面对蓝藻滋生问题,无锡一方面持续推进新沟河、新孟河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通过梅梁湖泵站、大渲河泵站常年调引太湖水,增强太湖水体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太湖清淤,累计完成清淤面积84.6平方公里,清淤总量2274万立方米,削减了太湖的内源污染负荷,降低了太湖蓝藻暴发的风险。蓝藻治理“无锡模式”逐步完善。

  实现江湖并举,持续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供水安全是人水和谐的重要体现,是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无锡新建了长江锡澄水厂,实现了“江湖并举,互济互备”“江湖源水互备,清水管网互联互通,地下水补充应急”的供水格局。

  无锡投入28亿元,建成长江锡澄水厂和太湖锡东水厂扩建工程,每日新增水量50万吨,无锡市区日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加到245万吨,在太湖或长江任何单个水源地水质恶化不能取水时,确保正常供水。建成41公里“安全供水高速通道”,把使用长江水作为水源的锡澄净水厂和使用太湖水作为水源的中桥、雪浪、锡东净水厂的出厂清水管连接起来,形成4个净水厂互联互通的“清水通道”,全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坚持从严考核,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无锡对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十条”等相关指标做硬性要求,强化专项考核,并纳入年度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从严考核也体现在全面施行生态补偿机制上,无锡每年注入8500万对80余万亩生态保护区域进行生态补偿。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提升。2016年全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6.7%,较2005年、2010年、2015年分别提升55、43、25.5个百分点。其中,2016年列入“十三五”国家考核的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3%;2005年,全市92%的水体水质劣于Ⅴ类标准,2016年该指标下降到13.3%;2007年,13条主要入太湖河流中有12条水质为劣Ⅴ类,2014、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四年均为0条,河流水质普遍提升1~2个类别。

  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呈逐年改善趋势。蓝藻发生的面积、强度、频次、藻密度、生物量、富营养指数等明显下降,大面积湖泛现象基本消失。国内湖泊治理中,太湖无锡水域率先出现“藻草共生”现象,太湖水生动植物数量得到较好恢复,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无锡市用水效率实现持续提升。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万元GDP取水量等各项用水指标稳中有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60%提高到80%。

  无锡市人水和谐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大力推进“水美乡村”建设,共创建完成13个水美乡镇、122个水美村庄,累计建成7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蠡湖公园、长广溪湿地公园、贡湖湾湿地公园等滨水公园相继建成并向本地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全社会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断增强。

  水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起点上,无锡聚焦“水净、水活、水美”,正朝着建设蓝天碧水与绿色城市相互融合、江河湖泊水景观交相辉映的滨水花园城市迈进,努力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点击下载: 暂无